昨天和一群大学好友聚餐,餐桌上交杂着形形色色的话题和趣闻。每个人都很少停嘴,张牙舞爪,唾沫横飞。碗筷间慢慢蒸起一股热腾腾的暖意。席间,忽然发现一个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发来微信消息。觥筹交错间还以为是微信群发的作祟。揉醒酒意,赫然看见红色的未读消息写着:最近过的怎么样?
最近过的怎么样?这个常用对话似乎出现的概率比“在吗”出现的概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又该怎么回答?脑海里翻滚扑腾了一阵又不知从何讲起。两字“挺好”,匆匆带过所有心绪和生活状态。而后又陷入了尴尬和沉默。
“我也挺好的”
“有空我们再聊聊”
“好啊,等你回来”
……
人们的话匣子都栓着一把钥匙锁,打开了,我们谈天聊地,爱哭说笑论自由。但不幸的是我们早已不是过往的状态和曾经的生活样子。相隔甚远的距离,给钥匙口填堵了风霜,也逐渐长满了锈迹斑斑的未知和不理解。
朋友间调侃石头是个浪漫情怀满满的工科男。在钢筋混土的建筑土木的世界中,人人钻破脑袋想着房屋的构建和钢材的造价。石头却在建筑图纸上玩着自己的漫画,写着自己的小说。
石头的心思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不着边际的幻想世界里翱翔自由。可就像硬愣愣的现实总想敲击破碎梦想的瑰丽,石头的漫画和小说总在碰着边际的现实追求中摸爬滚打,不尽如意。
身边的朋友忙着考研考公,规划未来时,石头依然无动于衷,今天投稿,明天漫画写作。
坐不住的终究是父母。一通电话打来,引爆所有的不理解与冲突。
“石头,你不知道现实的残酷”
“你们不懂我的理想,我就是想写小说画漫画…”
“你就是不懂事”
“我……”
“我们已经给你找好了实习工作,你就回来安安心心工作好了!”
五分钟简短的通话像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临话末了,还留了吵架后的余悸和心塞。
石头不怪父母为自己筹谋的现实,却心塞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梦想与未来规划。石头刚拿到编辑实习的offer和漫画的投稿通知,喜讯卡在喉咙边上,埋没在父母的怒气中。
石头静下心来再翻阅和父母的通话记录,2个星期前的5分钟,3个星期前的未接电话…
再看看自己最常用的微信,点开父母的聊天记录,也就是寥寥草草的几段语音,沉默在茫茫好友列表中不见踪影。
不自禁地想起刚上大一时候父母一天一电话的关怀牵挂。那时候到了饭点前一句问候,晚睡前一句晚安都能让石头感觉游子在外的温暖。父母在那段天天联系的时间中,得知石头的兴趣和他侃侃而谈的爱好,也爽快接受5000多山地自行车的要求。
可是这些年在外太多,联系又太少。连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都是打转停留在自己脑海中的热火朝天,却几乎没跟父母提起。
那么简短的5分钟通话,缩影了全部的理想与追求,但我又该怪责别人的不够理解吗?石头闭眼细想,对着亮晃晃的手机屏幕,长叹了一口气。看着雾气氤氲而过,不知模糊了的是屏幕还是双眼。
连我们都无法继续聊天了。不在身边的家人也罢,曾经的好友也罢。我们都不能相握相守,只能隔海远眺。所有关于你的一切信息都只是停留在朋友圈更新下拉的加载缓冲和电话中的只言片语。无事不来,报喜不报忧,彼此的猜忌和不放心随着关爱,掩然丛生。
生活的浪涌逼着我们随波前行,却把我们拍击在棱角分明的礁石上,随着水花四溅,散去天涯。林夕在《人来人往》中仓惶写下: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人来人往,谁是谁的远望人,谁又是谁的耳畔人。
相隔远望,守得万里牵挂。记得永远不要让爱你的人担心。即使会有看不到彼此生活的短视,即便会有烦疑丛生的不理解,但也记得静下心来坦诚慢慢地告诉他们。
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爱与被爱都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如果因为距离阻碍而变得你无法理解我,我也无法理解你。那我们就努力抽空见面静下心来好好谈一次,一次不行就两次,聊到我们所有的山遥水远,看着心与心的距离被慢慢拉进后我们守得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