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我一直在路上
——有感于《Hello,PBL!(初识项目式学习)》
文/张爱敏
手捧《Hello,PBL!》,一头雾水:英文哟!中师水平的70后估计啃不动了!
但选择了就不放弃的做事风格又让我一次次捧读,一次次找“度娘”刨根问底,一次次的捕捉文字背后的意义所在。当我读到第8遍时,脑子里浮现出一种理念:全人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儿童站在教室中央。带着欣喜再一次探寻,再一次印证,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突然有一种与更多人分享PBL的冲动,于是,打开电脑,敲下只言片语。
一、什么是PBL?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叫“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真实性)、探究(挑战性),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反思与探究),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持续性),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论证、修正与展示)。
PBL项目式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成功素养”。学生若想要成功地完成项目,必须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团队协作,最终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做出评价。
二、为什么需要PBL?
PBL既能满足近期的发展需要也符合远期的美好愿景。
PBL让学校生活更加有趣,学生更加愿意主动投入学习,学习效率更高了。在学习中,学生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课堂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有利于项目成功的途径,直至获取项目结果,并进行收获展示和自我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采取主动和承担责任,建立自信,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以及更有效的自我管理。同时,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PBL为学习和应用技术工具提供了机会,将学生、学校、社区和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总之,PBL不仅符合现今前沿教育的评估标准,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置身其中,从而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三、怎样进行PBL项目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施PBL项目式学习,需要更好的落实PBL的项目设计,首先就需要特别了解一个词——黄金标准。
PBL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的定义,主要覆盖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目标:
聚焦在孩子在学校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学习中,学生基于课程体系的感知与理解,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践行,从而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构社会化学习的模式,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合作力、成长力。
2、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
项目问题具有挑战性,且易于学生理解,项目探究具有持续性、真实性。当学生基于真实的场景,融入真实的流程、任务、工具以及质量评价标准,激活思维,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成果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与话语权,接收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并不断修改,最终向世人展示。这不仅真实地表达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对他人与社会产生真实而积极的影响。
3、教师教学的核心素养
“我要成长!”这就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迈进“挑战区”,反思自己的成败,并且畅游于专业的网络学习中不断输入。作为PBL的践行者,需要再一次真正科学解读项目式学习的内涵,把自己置身于项目式学习的框架中:明确关键知识和成功素养的教学,建立文化、学习成果以及针对所有学习者的教学策略,监测学生进度的评估图,个人和团队产品,启动项目的入项活动,在整个项目中设计学生质
与反思的环节,最后的公开产品展示。
那么,依据黄金标准,作为项目式的学习组织者,在组织与实施中又应该关注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三:
一是项目启动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项目的目标,并确定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驱动问题应该有以下特征:学生感兴趣且对学生有挑战性,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最终成果可以是实物、海报、DV等。
二是项目计划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规划项目的整个过程,有良好的分工和协作,就像拼图一样,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同样的事情,而是鼓励他们欣赏彼此的差异,做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三是项目执行时,当学生遭遇知识挑战,同伴质疑时,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引导,给他们补充一些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拥有思维力与创新力。
四是项目结束时,无论项目成败,教师要引领学生正确对待宝贵的体验和经历,帮助学生科学对待其正向价值,启人深思。
总之,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学生习得知识的能力,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四、成长,一直在路上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憧憬与向往,虽身在穷乡僻壤,虽已是不惑之年,但依然追寻一种诗意而栖居的教育生活,所以,我非常认同朱永新教授的话:把教育看得过于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得过于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教育的神圣,寓于平凡之中,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28年来,我一直努力使自己踏上一条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追上孩童成长的脚步,我不敢懈怠。于是,成长路上书香为伴,墨香为友,不舍得买新衣,但买书从不犹豫。班级没有书架,一个锈迹斑斑的废弃的仪器柜,在我用心打磨,贴上报纸后,焕然一新了!书,从哪里来!开学自掏腰包每人送一本,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每人捐一本,建立长效的阅读机制,课前三分钟,每日十分钟,每周一小时,每月一本书,阅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如今,班级群的爸妈共读日渐成熟,师生共读蔚然成风。
书,为我与孩童打开了另一扇窗。文字,丈量了我与孩童跋涉的脚步。网络,让我与孩童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我一直追寻一种美好而幸福的教育,坚守在一间教室,善待每一位孩童,用自己的爱心与细心,点亮每一颗星星,吻醒每一个黎明,守望一棵棵会开花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