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在一个群里聊天,一个做人力资源HR的群友吐槽说:筛简历发现一个人说他是简书等多个自媒体平台作者,然后我好奇去看了下……3篇文章……粉丝个位数……这是在逗我么?
我们都大笑:他这不是逗你,只是装逼失败!他哪料到你也是简书作者,且成绩不俗呢?
记得看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面一个叫褚慎明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个褚慎明从小负神童之誉。他小学、中学、大学都不肯毕业,因为他觉得没有先生配教他考他。
他常常翻外国哲学杂志,查出世界大哲学家们的通讯处,就写信给他们,说自己如何爱读他们的书,把哲学杂志书评栏里赞美的话,改头换面换做自己的,寄给外国的哲学家们。
那些哲学家见几万里之外有人写信恭维,就给他回了信。这个褚慎明就靠这三四十封的回信吓到了无数人,并被一位爱才的官僚送出洋留学。
出洋回国的褚慎明在大大小小或公开或私人场合,时时提到他的好朋友大哲学家罗素,向他请教了好多问题。
不懂内情的人心想:连罗素都向他请教,他在哲学上的成就该有多高?于是人人追捧,把他尊为大哲学家。
真实的情况却是,褚慎明到了欧洲,千方百计地想要攀上大哲学家柏格森,写信到伯格森公寓请求拜访,却被原信退回。
而伯格森的敌人大哲学家罗素敷衍了他一番,招待他喝了一杯茶。从褚慎明的嘴里出来就成了罗素向他请教了不少问题。
“天知道褚慎明并没有吹牛,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儿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读到钱老先生这段幽默又略带嘲讽的文字,我笑的不能自已,这褚慎明就是活脱脱的装逼界的高人呐。
2、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一次作者招待会上,有一个中年男作家看到会场的角落里,有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静静的坐着,好像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暗想:这一定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
他轻哼了一声走到女子旁边,开始夸夸其谈起来:“在下是XXX,发表了78部作品。”
女子好像不太在意,只是“哦”了一声。男子见女子并没有很崇拜的样子,不太高兴,说:“那么,请问您又有多少作品呢?”
女子谦逊的说:“只有一部。”
更肯定她是个不入流的作者,男子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依旧假惺惺的问:“那么,请问,那部作品是什么?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够拜读一下?”
“叫《飘》。”女子平静的回答。男子听后,感觉很尴尬,急忙灰溜溜的逃跑。
那位女子正是《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只有一部作品,其销售情况却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小说还让她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大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强行装逼却遇上了真正牛逼的人,那真是啪啪打脸啊,也难怪那个自负有78部作品的男子要仓皇逃走了。
3、
还有个笑话:
一人问:同学,我是清华的,你是哪里的?
回说:我理工的。听说清华的都很厉害!
清华的说:哪里哪里。你当年要多用功些,肯定也能考上清华。对了,你是哪里理工的?
答:麻省理工。
清华的羞愤扑街。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生活中也真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装逼,营造自己人脉很广,事业很牛,面子很大,人人追捧,样样很牛掰的高大上形象,在自己营造的形象里演的那叫一个卖力,仿佛他本来就是一个很牛逼的人。
遇到不了解的人你夸夸其谈,人家碍于社交礼貌,可能会附和一两句,全下你的面子。
遇到知根知底的人,人家即便不当众戳破,怕也是像看跳梁小丑,暗自发笑。
要遇到真正的大牛,那可就尴尬无比,脸面尽失了。
4、
我有个同学整天开口就是谈了笔多少多少的生意,又哪儿哪儿去度假旅游,朋友圈里不是法国吃牛排,就是德国喝红酒,不是夏威夷看海,就是撒哈拉数星星,要么就是晒各类豪车。惹得一帮的小姑娘加他好友,跟他聊的火热。
其实他就是一星级酒店保安,帮人泊车。国门都没出过,全靠网络P图装大款,就只是个装逼的主。也就只能隔着屏幕骗骗人家无知小姑娘罢了,谈了几个女朋友,都觉得他不实在告吹。
有一次参加个饭局,席间一个男的高谈阔论,哪个领导是他七大爷,哪个领导是他表叔,他听说邻座在国土资源局上班,马上说:“你们局的叫李某某的局长是我表姐的二大姨的三外甥,我跟他特别熟,有什么事打声招呼,我肯定能帮你搞定。”
邻座的人很淡定地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那到不用麻烦你,我就是李某某。”
席上静默了三秒,随后大家当做什么也没发生的继续各自的谈论。那男子脸红如血,后面再也没有开口。
5、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莫装逼,装逼被雷劈!
自己努力打磨一项技能,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逼格,那么你不用装,也可以牛逼闪闪;
反之,我们就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做自己,没必要明明是个泥团子偏要伪装成大金像;明明是个小土狗,偏要装成大尾巴狼。别把自己演成自以为的偶像。
装逼有风险,入行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