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仿佛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我在春天温暖的晨曦里出发,飞进了雅那冰天雪地的寒冬里。文化中心,这个造型奇特充满生机,虽庞大却轻盈的人智学建筑,见证了我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声惊叹。
天色暗沉,空气寒凉,抵达宿舍不久,鹅毛大雪便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窗外一人多高的树篱,很快便披上一层白袍,那顶端圆乎乎的形状,像极了童话世界中的王国。我坐在窗前,写写画画,对这里新奇又美好的一切充满期待。
第一周的主要是两大部分,神智学和自传,主讲老师是Ben爷爷。在过去的几年中,似乎每年总有些机缘,会点燃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我会将它通读一遍,即使不理解,也坚持读完。有趣的是,伴随着经验自己的生命之流,这本书对我而言,渐渐地不再是一本堆满生涩文字的天书。第一节课一开始,Ben爷爷就提到,我们需要将人智学视为科学,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中去验证它,在我们个体化的内在工作中去思考它,内化它。《神智学》中的所有内容,如果只是从头脑和知识的层面去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听到这些话,我在心中暗自点赞,这让我想起远方的朋友,当我们一起愉快地讨论施泰纳的著作时,我们们有一个共识,就是把它活出来。
以下是课程中一些对我蛮有启发的话语。要将它们内化并实践,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这个教育的基础是我们对孩子的理解,但它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很危险的一点是,人们学习到施泰纳关于孩子发展阶段的知识,我们复述它,向家长传递,可是,我们没有把它们内化,也没有实践它们,或者也没有真正去观察孩子。
身为华德福教师,我们需要厘清身,心与灵。当人活在“灵”中,他允许外在世界向他启示它的本质。身为教师,若是我只是活在我的心魂之中,只流连于我的内在世界中,那么我与孩子,没有办法真正的连接,我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这个孩子。
一个华德福教师,本质上,它只关心两个问题:一,这个孩子需要什么?二,我如何为他提供帮助。
人类的自我住在他的意志里。
每个人发展出他自己的个体性,是整个人类进化的方向。同时,这也会带来危机,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疏离。解决这一危机的钥匙是——兴趣,对他人真正的兴趣。
在华德福课程体系中,教师的自由创造一定是统合于人智学的指引之下。
作为华德福教师,我们需要将对职责的履行转化为热爱,把必须去做的态度,转化为出自自己意志,我选择去做的态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