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现“情绪界限不清”,以至于严重至“情绪勒索”的关系,与华人相对黏腻的人际、亲子、伴侣关系有关。
许多人的情绪困扰,根本原因,都是“情绪界限不清/情绪勒索”所造成。
你的人生,都在满足别人吗?
试着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问问自己:
“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愿意拿我的人生去满足别人?”
当你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或许,你会慢慢发现,发生在你与别人之间的互动样貌,似乎愈来愈清晰;你愈来愈看得清楚,你们之间的互动,好像对方总是当负责“要求”你的人,而你是负责“满足”他的人。如果不满足他,似乎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发现了以上的描述,与你和身边的人互动十分相像。那么,你很可能已经陷入了“情绪勒索”的循环之中。
“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在《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并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会顺服对方的要求,长久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最终,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这过程中消耗殆尽,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为止。
实际上,有时身为一个情绪勒索者,他并非有意识地进行着“情绪勒索”的行为,而是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他习惯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许没有发现,这对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对“需求没办法被满足”的恐惧中,可能就会张牙舞爪,想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无任何余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与需求。
但相对地,之所以能够开始“情绪勒索循环”,也代表你愿意接受情绪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愿意提供你的资源,以满足他的需求,借此安抚你心中的不安,换取内心暂时的平静。
不要忘记:唯有你接受勒索,这场交易才会成功。
所以,如果你身处在一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你需要先看清这段互动关系的样貌,了解这个互动怎么开始,怎么持续,你们又在这段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那并非代表你该把过错怪在对方身上,或认为对方就是故意要让你不好过;而是让你发现:对方究竟使用了什么方式,让你心生不安,以至于勉强自己配合对方,期盼因此内心能重新获得平静?
因为你不乖,所以都是你的错。
自我价值低落时,如果你没有找回自我肯定的方法,你也更难坚持自己的做法,而可能就屈服于父母的价值观。
自己因为内心抱持着过度“僵化”的准则,而当准则被违反时,内心的恐惧感过于巨大,但他们并没有好好处理自己内心的恐惧,反而试图控制对方,希望借由对方不要违反自己的价值观与准则,以此减少自己内心的恐惧。
因此他们觉得:“会让我有这种感觉,都是你(行为)的错,所以你要为我的感觉负责!”
这也是情绪勒索者的一贯做法:“要求你为他的情绪负责。”
当被勒索者因为对方过大的情绪,而勉强顺服,甚至内心被说服,认为自己的确需要为对方的情绪负责时,“情绪勒索循环”于是产生。
并非所有要求都是“情绪勒索”,有时候是对彼此关系(情感或工作等)的需求表达与确认。有时候,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对于关系来说也可以是正向且健康的;而两者最大的差别,其实在于,对方对他的要求是否非常坚持,毫无转圜的余地;他是否无视你的感受与你的底线,步步进逼,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情绪勒索者擅长知道被勒索者“最在乎的事物”为何;因此,一旦我们不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去做,他就会让我们非常不好过,甚至他会威胁让我们失去那些“我们最害怕失去的事物”。例如:与情绪勒索者的关系、工作、钱财、成就、名誉……也就是说,他们会试图挑战我们的“安全感”,让我们觉得不安、恐惧。
你的生活中,是否时常以他人的感受为主?
你是否时常为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委屈了自己?
身为情绪勒索者,他们非常擅长做一件事情:贬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当情绪勒索者发现你不愿意满足他的需求时,他会使用一些方法,让你感觉自己的判断力有问题。甚至,他们会让你感觉,如果你不按照他的方式做,是你的错,是因为你的个性有缺陷、判断能力不够、太过懒惰、能力不足……他们会使用各种方法,让你怀疑自己的“感受”是错的、是自己不对,还会用各种理由美化他们自己的需求,以展现“他们是对的”。
你可能就会这么想:“我不按照他的需求去做,就是我不好;他的判断可能是比我更正确的,我的感觉可能是错的。”
于是,你会感觉自己并不重要,而他们的感受是更重要的。你会在这过程中愈来愈忽略、否定自己的感受。慢慢地,你也会失去自我价值感,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将愈来愈没有信心。
情绪勒索者与一般的勒索者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与我们多半是有一定的关系。他可能是我们的上司、属下、同事,也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孩子、亲戚、家人,更可能是我们的伴侣、朋友……正因为他们与我们有一定的关系,使得情绪勒索与一般勒索最大的不同,与最让人难以摆脱的,就在于“引发你的罪恶感”。
在贬低我们之后,他们可能还会使用一些话语,与贬低我们的话语交错进行。
比如,他们可能会这么说:
“我是为你好。”
“我这么照顾你,你居然不听我的话。”
“我这么赏识你,你让我失望了。”
“你不按照我想要的做,难道你不爱我吗?”
“就是因为你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别人知道就会觉得我不好,我会很丢脸。”
上述这些言语,都好像在控诉:“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不按照我的话去做?”这些话的目的,都是想让我们觉得:“我真是不识好歹。”好像我们在这个互动中,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都是我们的错觉。
情绪勒索者总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有“责任与义务”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才显得我们“够好”。对他们而言,“这是你应该做的事”。
而在情绪勒索者试着贬低我们,让我们失去了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能力后,“引发罪恶感”成为加深我们“觉得自己糟糕”的“感觉放大器”。当我们被贬低,又在他们的言语中,戴上了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应该怎么才对”的大帽子,那种觉得“自己很糟糕”、“自己让别人失望”、“自己很不对”的感觉,会使我们感觉很差、非常焦虑,甚至让我们动弹不得。
此时,如果他们对我们提出他们的要求、标准,要我们照做时,我们对于他们释放出的“你只要满足我的需求,你就是好小孩、你就是很乖、你就是很棒”的讯息,有时是难以招架的。对被情绪勒索者“贬低”,而失去自我价值感的我们而言,他们的肯定,很多时候,就可能成为我们情感上暂时的“浮木”。
也就是说,为了要让我们“自我感觉好一点”,希望不要觉得自己这么糟糕时,我们可能就会抓住这个讯息所暗示的“好做法”,而愿意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得到他们好的评价,用以替代原本存在我们心中的“自我价值感”。而情绪勒索者,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情绪勒索者威胁将夺走你的重要事物,让你感觉焦虑、害怕,于是你只能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以求减轻不安与恐惧,“赎回你的安全感”。
但很多时候,你的安全感就如你的弱点,被情绪勒索者牢牢掌握在手中;只要第一次勒索成功,他将食髓知味,跟你愈要愈多;而你也会在一次次的退让中,你的自我与快乐都在这过程中消失殆尽。
“你有‘责任’让我觉得你变得‘更好’了。”
也就是说,情绪勒索者认为,被勒索者有让情绪勒索者觉得其变得“更好”的责任;而且,这个“更好”的标准,是由“情绪勒索者”所定义的。
很多时候,情绪勒索者可能会使用“强度很大的负面情绪”,作为“包装”这三元素的手段;而强度很大的负面情绪,会使得“情绪界限模糊”的被勒索者,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觉得自己需要担负对方的“情绪责任”,于是,情绪勒索者得以“遂行其是”,而被勒索者只能任凭其予取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