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到有人吆喝,焗锅了!其实焗锅不只限于锅,像裂了缝的水缸,洋瓮等,拿出来用钉焗一下,再涂上一层不知是什么材料,两边抹平就好了,还有“糖担”。说是糖担,它不仅有小孩喜欢吃的“作糖”,还有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像小姑娘用来扎辫子的皮筋,小男孩用来玩的“玉球”(小玻璃球),但绝大部分都不是花钱买的,而是孩子们翻箱倒柜,把家里的废铁、牙膏皮和长头发,以及坏球鞋和甲鱼壳、鸡冠皮等拿去换的。
现在,很多东西基本上己经看不见了,而我想写的是那时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的秤。“抹秤”的是一位老大爷,长年走村串户,附近村庄的人都认识他,挑着个担子,一头是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做好和没做好的秤杆,一头是做秤的辅料和工具,到了村里,选个好地方喊上几声,需要做秤的人就来了。秤主要用于邻里之间的相互借东西“划划”,省得量升告(giao)斗,好如数奉还,只能还多一点不能少还,这是当时的村风。秤杆的质量有好有丑,一种是用红木做的,一般人家不怎么舍得,只用普通的木头就行了,一杆秤一般能用二三十年,秤是一根小小的木棍,两头用铁皮裏着,上面有千斤糸着,下面有挂钩,大的能秤出百儿八十斤,主要用于称粮食之类的,小的则能秤到几两几钱,主要用于称药材和贵重的金银等,也叫着戥子。做秤要有过硬的本领,老大爷拿出事先做好的秤杆,在上面用尺子量量,再在上面戮着一个个小点,标出斤和两的位置,最后抹上一种白色发光的材料,一杆秤就做成了。当时有句俗语叫秤称人心。要是遇到不良商贩,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秤上做文章,大秤进小秤出。
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七八只老母鸡,生的蛋平时不怎么舍得吃,省下来等多一点的时候,卖点钱补贴家用,有一天一个小贩来收鸡蛋,奶奶拿来一淘箩鸡蛋,贩子一秤说4斤8两,奶奶说:你的秤大了,我在家数好了50个,5斤翘翘的,我还加了一个,你的秤肯定有问题,小贩急忙说是可能秤坏了,换一把称称,其实他心里清楚,他在秤上做了手脚。要不是奶奶精明,事先在家里秤了一下,就被小贩给坑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首歌唱得太好了。现在社会进步了,杆秤己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功能齐全,精确度极高的电子秤,秤的精确度,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是诚信的象佂。真的希望每个人自已心中都有一杆秤,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