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现代汉语词典中“”成长”这个词是这样注释的:所谓成长,是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鲁迅先生说过,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具体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先生的观点,与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求”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人是社会动物,在满足了最初级的生理和安全等的需求外,还有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人都有获得尊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迫切愿望,这种精神上的成长,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
可以说,成长是每个个体一辈子的事情,人可以不成功,但千万不能不成长。
有句话说,鸡蛋从外部到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强调了主动成长的重要性,虽然从内部打破很痛苦,但是,当你看到新生命诞生出来的那一刻时,那种激动与喜悦之情,早已取代了以往的迷茫和焦虑,这才是千金难买的。
战国后期,身背六国相印的苏秦,由于出身寒微,小时生活非常艰苦,饿极了就把自己的头发剪去卖点钱,还常常帮人抄写书简,这样既可以换饭吃,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当他认为自己的学识,已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外出游说。他想见周天子,当面陈述自己的政见及对时事的看法,但没有人为他引荐。于是,他去求见秦惠文王,向他献计怎样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秦惠文王客气地拒绝了他,说:“你的意见很好,只是我现在还做不到啊!”苏秦在秦国没有得到重用,带来的盘缠也都花光了,皮袄破了好几个大洞,生活非常困难,无可奈何只好回家。
当苏秦带着一副落魄的样子回到家后,父母不愿理她,妻子对他不屑一顾。又累又饿的他,求嫂嫂给它弄点饭吃,嫂嫂不仅不弄,还奚落了他一顿。
在全家人的责备下,苏秦非常难过。他想:“我就这么没出息吗?出外游说宣传我的主张,人家为什么不接受呢?那一定是自己没有把书读透,没把道理讲清楚。”他感到很惭愧,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兵法研习好。
有了决心,就有了行动。白天务农,晚上苦读直到深夜。疲倦时,困得他眼皮粘到一块,怎么睁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找来一把锥子,当困劲儿上来的时候,就用锥子往大腿上一刺,血马上流了出来。瞌睡过去后,他又继续读了起来。
就这样,苏秦苦苦读了一年多,掌握了姜太公的兵法,他还研究了各诸侯国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研究了诸侯们的心理,以便于游说他们的时候,自己的意见、主张被采纳。这时苏秦觉得胸有成竹,他再次离家,风尘仆仆地走上了纵横捭阖之路。
这次的出山,苏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元前333年,六国诸侯正式订立合纵的盟约,大家一致推举苏秦为“纵约长”,把六国相印都交给他,让他全权管理联盟的事。
受挫自省,不怨天尤人;刺股律己,终成大器。苏秦靠自己完成了从草根到功成的逆袭。
刘晚,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貌不惊人,身材瘦小,身着一身极普通的便装,脚上的一双旅游鞋,亦难分辨出什么牌子。
单从她的脑后随意的“马尾刷”,和那张总是带着两个小酒窝的稚气的脸上,你还以为她是个高中生。
不过,她的身份却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更让人不能相信的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面对两位不同国籍的老板——一位英国籍,一位法国籍,她不仅让他们认同了她,而且有时还要听命于她的“发号施令”。
两年多前,当她踏进就职的这家公司时,好朋友曾劝告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女孩子,本来就很难,又要面对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板,工作难度简直不敢想象。
刚进公司的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当时,她就是一个啥活都干的小职员,同事们也当她是个毛孩子随便使唤,她委屈的不知流了多少泪。
但她忍耐着,不断的加强学习,寻找着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机会。除了把日常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拿到自己的工作台上,只要有空就认真翻阅琢磨,学习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她把英文、法文字典,放在手边,不厌其烦的翻看记忆。
时间久了,她对公司的业务了如指掌,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语水平的与日俱进,这种速度让她自己都吃惊不小——外文文件看起来盲区少多了。两位老板对她更是刮目相看,不久就让她做了助理。实际上,在这个公司,她相当于副总,公司的日常事务都要她经手。
作为一个大公司职员,没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武装头脑,失去工作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外语、计算机。由于工作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她的上课时间都得靠挤才能挤出来。即便如此,她也毫不退却,她说:“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人生之路,就要全力以赴。”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就会眼中有光,当她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时,她的全身都会散发出一种自信笃定的的光芒。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要利用空闲做些事情,等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多是在八小时之外拉开的。现在总埋怨自己没有空闲的人,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就更会感觉到时间的窘迫,到那时再努力就赶不上趟了。
杨澜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的确,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精通。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找到我们人生中的专长,在某个领域深耕精种,经过一万个小时理论的实践,就能够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了。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绝对不能不成长。如果 肉体拒绝了成长,就会成为侏儒,精神不成长,只会越来越愚痴。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优秀的习惯。只有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之后,才有可能让自律成为习惯,不然的话,即使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你由于没有目标计划,也是瞎浪费时间,与那些晚起的人毫无二致。 比你优秀的人还在不断努力,如若你还在贪图现时安逸,裹足不前,该奋斗的年龄,你选择了佛系,那无异于把生命当成了儿戏。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 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把握的,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