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临近春节的日子,听到最多的话便是“哪天回家过年”,每年一次的家人团聚成为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家人欢聚的一刻见到许久未见的亲朋,在谈天说地间感觉大家这一年的变化,对照着个人自身的成长,喜忧得失不言自知。
从踏出学校大门进入工作实践,真正的成长拉开大幕,过上3-5年回望同时起步的众人,卓越之人与平庸之辈界线分明,但在当初踏出校门时,并未有如此悬殊差异,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现状?在经历了10年之久的工作历练,见识过更多的成功与不成功的人之后,总结下来得到四个字:动机、方法。
每个人心里都埋着一颗渴望成功的种子,种子能否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往往取决于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刺激。内在的动力归为动机,外在的刺激归为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缺一不可。
如果将个人的成长比喻成挖井取水,我相信大部分人疲于奔命在挖更多的井,并且鼓励自己勇于尝试,终将实现目标。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所有成为行业高手的人,都是钻研于如何挖到水,而非挖多少井,即使两者的出发动机是一致的,但没有有效的方法做保障,结果仍然差别极大。
产生成长的动机并非难事,而保持住这份成长动机长期不变是难上之难。放弃意味着轻松,坚持意味着痛苦,为何有些人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下来呢,这离开不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自律是这些人成长的标配。正如健身app”keep”打出的口号一样:自律给我自由。自律说来容易做来难,需要坚韧的内心和持久的耐力,永不满足现状,不给自己设限,而且自律是一种习惯,它不是为了把事做好强迫自己,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顺带把事情做好。乔布斯、扎克伯格、任正非、马化腾、王健林等无数的业界翘楚都是自律的典范,从相关媒体报道可窥一斑。
是否自律之人就会成长更快,离成功更近呢?no!自律是基础,方法才是致胜之钥。身边经常见到勤奋异常、拼命三郎之士,与之付出相比其回报并不理想,我想问题大都出在了方法上。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面对未知问题时,去找到已知之人学习请教,在面对困惑疑虑时,去经典书籍破解迷团,在面对压力烦恼时,去游历四方开阔心扉,这些都比埋点苦干益处更多,如果说方法获取上最为便捷之路,我想应该是“高人指路”。借助他人经验快速找到突破之法,并及时获取反馈,这样的成长是极致完美的。
万维刚老师出版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一书中,列举了艺术界、体育界、科学界、It界等多个行业无名草根最终成长为行业翘楚的例子,总结后发现都是从小养成自律之习惯,后天经过刻意练习、名师指点、永远处在学习区,终成一代榜样成功逆袭。
回望身边卓越成长之人,对应其言行举止不难发现都在遵循这个规律,时间是世界是最公平的东西,每个掌握并顺应规律,严于律己,虚心求教,与书为伴,心怀感恩的人,成功的眷顾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