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李振村,曾任《山东教育》杂志、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等杂志执行主编,2012年创办《当代教育家》杂志并担任总编辑,同年兼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校长,著有《教师体态语言艺术》《雕塑心灵》《新教育诗》《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等著作……伴着主持人对村长的介绍,我看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教育者。白纸黑字的刻板此时成为可观可感的形象,和“全课程”的距离就这样被拉近了。
今天的收获颇多,且听细说……
一、对比见高下
传统课程——离身学习、冷认知
1、霍姆斯:推理就是计算
2、卡瓦诺:劳拉实验,肉毒杆菌可以对抑郁症有疗效
3、双盲实验:肉毒杆菌的注射使抑郁率减少47%
4、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姆.詹姆斯:如果拒绝表达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会消亡
全课程——具身学习、热认知
1、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提出坚持“有力姿势”一分钟可提高睾酮含量
2、美国桑里亚纳州立大学具身认知实验室格伦伯格教授实验案例
3、华盛顿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心理学家马克伯恩斯坦带领团队跟踪375个婴儿实验,指出身体行为和智商不可分割
4、美国心理学家布莱恩.巴斯沃斯指出,幼儿园时期手指越灵活,数学技巧越突出
5、美国桑里亚纳州立大学具身认知实验,学生读出不同效果
6、“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指出,让孩子动起来!
总结:教育即经历,经历即成长! 反思:传统教育侧重知识的输入输出,把人当做创世的工具,最大程度上利用人的潜能创造世界,改变世界。这样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第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提供可能,思维转化为算法,大幅度提高了科技创新力;新教育侧重关注人的本身,生理体验和心理感受被关注,这样的教育让人发现自己、相信自己,为社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系统见真章
1、课程结构:大主题、开放式
2、学习内容:横向拓宽、学科融合
3、学习方式:链接生命、链接生活
4、学习主题:寻找成长的魔法
5、学习策略:整体优先
总结:全课程究竟是什么?
是教育理念系统;
是教育生态重建;
是课程结构调整;
是学习内容拓展;
是学习方式改革;
反思:这部分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家族课程”,研究自己的姓氏起源,孩子会有认同感;和父母做家庭图谱,孩子会有归属感;记录家事、拟定家训、编写家志,孩子会有责任感。窥一斑而览全豹,全课程在内容广度拓宽的同时,是让孩子认识自我,从而建立和社会、和世界的关系。与自身无关的学习没有兴趣,与生活无关的学习没有意义,这是多么温暖的领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
孩子就如初绽的花蕾,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为他们提供结果的力量。全课程就是这片沃土,愿我们怀着虔敬的心,去浇灌、去培育、去憧憬,那硕果累累的秋,便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