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百无聊赖之际,点开了这部电影,之前缓存过也看过几分钟,莫名的卡掉, 搁置,如今看完百感交集,我想慢慢的写这篇影评,一字一句的,不浮华,不做作,也算是表达敬意。
《过年好》,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上映的,当时是在过年吧,真的是没有关注,应该是被媒体绑架了,同档期的电影很强势,他的票房是同档期最低吧。我记得我当时看了老炮儿,自己一个人跑去看了三打白骨精,只能说还不错,还不错。可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想拍手叫好。
我不做小学生的题,概括大意,缩句,简单概述。电影摆在那,不去尝一尝,便不知何味。所以我就不在此概括内容了,首先戏好,主演都是熟面孔,个别几个没见过,但演技的确强悍,赵本山,闫妮,女儿莉莉,都把自己的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整部电影,充满了生活气息,紧接地气,不做作,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刻意营造的宏大的背景,因为他代表的就是我们身处的社会这个无可比拟触手可及的宏大背景。最后,他让我时而感动时而捧腹大笑,就像是一台摄像机摆在了一个家里一个胡同里录下来的。于是,我带着看喜剧的心态点开了这部电影,最后笑的肚子疼的,感动的热泪盈眶。无法分类这种电影的类型,思来想去,导演摆上喜剧的幌子,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吧。
我看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的真实感,这种感觉不是别的东西能够堆积起来的,支撑真实感的是演员的演技和入戏程度,是贴近生活的剧本,是灯光下饭桌中间那个被众菜围绕的火锅冒腾的热气,是李羊朵打在他闺女脸上绝不含糊的两巴掌,是老年痴呆遇上更年期又遇上叛逆期的喋喋不休。最精彩的,闫妮和演她闺女那一场争吵戏,它把你彻底暴露在那个氛围中,尴尬气愤与无奈,你只能承认这个真实的社会的确如此。整部电影充满了碰撞感,三代人身上的时代印记在不断碰撞,李羊朵与他父亲的争吵,莉莉与李羊朵的争吵,不妥协,就这样抵抗着,各自遍体鳞伤,各自黯然落泪,一代一代的,尽管,受够了上一代对自己的束缚,但岁月终究让自己明白了世界的心酸,不得不又轮回似的束缚下一代,下一代便继续抗争。但又无法割去亲情的联系,彼此相爱相杀,相爱表现的隐秘,相杀受相爱影响又不极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人类。
电影最离不开的是那个卖东西的傻小伙子,其实不傻,他那一惊一乍的唱词,挑起了了这部电影的大半个喜剧天空,悲情中尴尬中,突然被他那一嗓子吼的观众笑翻天,这是这么多年我见过的处理的最好的喜剧点,同时又表现了最真实最善良。戴口罩的家伙,在老李念叨完后再出现的一次我才知道是谁,他就这么静静在家门口守了不知道多少年,老李就这么等着他,惦记着他,那一跪,跪出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老李的那颤抖的身体,砸在儿子身上重重的几拳,砸出了人间最至亲的感情。
《过年好》,更像一部纪录片,烟火气息刺激到你的泪腺,他像是把现代中国社会在过年的这一天放到你的眼前,你知道这是部电影,但又被包围其中,细细咀嚼酸甜苦辣,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想起一个相像的人,这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看重的的节日,它像是一种味道,也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可能是鞭炮里的火药味,也可能是奶奶调的饺子馅香味。电影里充满了这种味道,溢出来屏幕,竟有点想吃饺子。也不得不说,中国社会在迅速转型后,大城市的年味愈加淡薄。电影最后的定基调很好,纵然一切很糟糕,但明天会变好,忍受适应努力平凡,就像那位在年三十还带着孩子在空无一人街上扫卫生的清洁工人,在街上吃完了晚饭,接了一通电话,家里还有等他的一盏灯亮着,她每一口吐出的雾气,都让你觉得触动,而美好。
匆匆忙忙敲下这些文字,生怕落下什么。终究是文思疏浅,不能表达的很清楚,但还是要一吐心中之快。中国电影不只是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路上何言路途漫长,漫长是必然,人类社会还在发展,中国电影是要走对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有自己的东西和底蕴的,跟着自己的特色,跟着自己的文化走才是正途,而非过分借鉴外邦,崇尚外邦。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生动的书,一本好书,不该因为书皮精不精美,书名吸不吸引人,内容商不商业,介绍的言辞漂不漂亮而被埋没。精致固然是好,但不要过分追求,本末倒置,读的人终究看的是内容,体悟的是精神。其实这是一种双导向,就看谁引导谁了,我觉得还是要让制作方导向观众,首先不要过分商业化,其实中国目前主流审美已经被这个渲染的乌烟瘴气了。电影需要的东西有很多,不光是靠演员的颜值,追求票房效益,渲染着什么十年磨一剑,大师绝唱,下跪求票房之类的话题广告,其实这就是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清醒的看待改正才是正途。电影是一门艺术,世界上好多艺术种类,当今时代下,电影艺术更像是一个宠儿,但是不要宠坏了。真正的艺术,无论是否大众化,是否在时代的背景下熠熠生辉,它从来都不应该是炫技,而是着实触碰感受者内心情感的灵光。追求美是一种天性,但一个过分追求美的民族,试问,在精神上又能够深刻到哪里去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