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生于1924年4月26日,镇原县临泾乡蒋寨子村人。她一生有4个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14个。奶奶6岁丧母,自小孤苦伶仃,缺人照顾,少人疼爱。那个时代女孩子6、7岁就开始缠脚,可她等到8岁才开始自己缠脚,因为忍不住疼痛,常常刚缠上去又偷偷去掉,就凭着毅力,再缠再去,终于奇迹般地缠成了三寸金莲。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奶奶背着别人洗脚,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奶奶本来姓郭,但她的墓志铭、生前的屏、幛上却写着郭常氏。奶奶告诉我,在她和爷爷结婚之前,爷爷曾娶过一个妻子,娘家为新集唐原常家,由于难产早年去世,后来爷爷和奶奶结婚,爷爷的老丈人因为喜欢爷爷以及我们这一门亲戚,就将奶奶认作女儿,以便常来常往。姑姑和爸爸也曾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经常去新集常家舅家,在常家舅家他们很受宠爱。在他们印象中,每逢过年过会,常家舅爷就拉着毛驴来接奶奶走娘家,即使常家老太爷、老太太去世后,常家舅爷和舅奶奶更是经常来家看望奶奶,几十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奶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和千百万旧中国农村妇女一样,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但她贤惠、坚强、睿智、勤劳、善良、热心、开朗;与人无争、吃苦耐劳、脾气温和,亲友族邻、方圆里外的人,都是这样赞美她的。奶奶的一生勤劳简朴。她15岁嫁给爷爷后,爷爷在家排行老大,有三位兄弟和一个妹妹,家境困难。在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里,奶奶小小年纪便作为长嫂担当起家庭重任,总是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任劳任怨。身为纤弱女子,她一边含辛茹苦地养育着自己的四个孩子,一边还要照顾几个未成年的弟妹,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虽经受百般磨难,却永不泯灭对生活的热爱。与爷爷琴瑟和谐、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先后将我的二爷、四爷送进学堂,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也许是长期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奶奶一生乐观豁达,脸上时常挂着可掬的笑容,从不叫苦喊累,从不斤斤计较。她待人善良热心,急人之急,患人之患,亲朋、邻居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乞丐,谁有了困难奶奶都会尽力地帮助,从不在意个人得失。奶奶质朴厚道,虽然不认识一个字,却深知人间大义,时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清白,做事要踏实。她常对儿女们说,养儿不能害人家女,养女不能害人家儿。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吃亏耐厚心自安”,不识半点文墨的她,就用这种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教育影响着后人。奶奶她也懂得悠然恬淡,知足常乐,风趣幽默,常常讲一些逸闻趣事逗全家人开心。98年正月,弟媳雅雅嫁到我们家后,奶奶因为家里又添人丁,更是欢喜得不得了,每逢我们聚在一起,她总给我们讲她那个年代的往事,惹得我们常常捧腹大笑。奶奶说她结婚以前什么也不会做,嫁给爷爷后才开始钻研女工。是爷爷教会了她纺线织布、缝衣做饭、耕田务农,也是爷爷教会她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在那个大家庭妯娌轮流做饭的日子,她总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小小年纪就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胜任里里外外一切事务了。由于她心灵手巧,不用多久,女工便样样在行。我小时候的衣裤、棉鞋、书包几乎都是奶奶一手缝制的。从我记事起,家里就经常有人来找奶奶做针线活,不是这个婶婶让奶奶给裁剪衣服,就是那个姨姨来找奶奶帮她女儿做嫁妆。每当冬天,农闲的时候,奶奶就会把家里的旧衣物翻出来,能缝补的缝补,大人不能穿的,她会变着法,缝制各种各样的小衣服,我们用不完,她就送给邻居们。奶奶的厨艺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农村菜蔬稀少,但她却能想办法做出各种可口的饭肴。记得小时候县里的一位包村领导就常在我们家吃饭,大队干部也经常领着一大群人到家里吃饭。村里谁家小孩满月了,她送衣服、谁家有红白喜事了,她也帮着忙里忙外的。在老家,我的远方堂婶年轻去世,家里撂下老人、丈夫、孩子几口人,那个年代衣服、鞋子都要动手去缝制,于是堂婶家里所有人的棉衣、鞋子都是奶奶一人亲自包揽,至今,我的堂叔说起这些也是非常感激。奶奶一生劳作,直至晚年也不停息,我们也只好随着她去。1994年我们全家从农村老家搬到县城后,妈妈就专门侍候奶奶,不让她做一点家务。让她休息,她却总是说,忙惯了,闲不住。于是收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布片,一针一线地做成各种图案的包袱皮,并配有毛线编织的各种丝带,送给我们表姐妹每人好几件留作纪念。
奶奶的一生胸怀大爱。在我们家族中,她从来没有伤损过任何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我们每一个人。奶奶晚年的时光里,每逢亲戚朋友来看望她,临走时她总要给家里人捎点东西,并且说东西虽然少而小,但这就是传了个念想。两个老姑父说,奶奶和我的表兄妹通电话,总是过问姑父的身体、生活,关心女婿胜过关心女儿。大姑说,你奶奶心里比谁都亮堂,啥都明白。前两三年里,已六十多岁的四奶经常来家侍奉八十多岁的奶奶,她们妯娌亲密无间,说说笑笑,在外人看来,俨然一对婆媳,又似一对母女,来家里的客人常常为此感慨不已。奶奶以她的宽阔胸襟和爱心,维系了整个家族的和谐,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她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依赖着她的荫护。奶奶虽无文化,奶奶虽无文化,但她对佛的那种善意特别理解。她总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十五以及其他重要祭祀的日子拜佛上香,为子孙后代祈福。在七十多岁高龄时,身板硬朗的她还徒步登上县城北山(潜夫山)虔诚地拜佛祈愿,祈求神佛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奶奶行善积德的佛家观念奠定了子女们最基本、最质朴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留给我们的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奶奶很坚强,也很深明大义。三姑因为患肺结核治疗无效,45岁那年去世,当时爸爸害怕奶奶疼女心切,影响健康,善意隐瞒了姑姑去世的消息。三年后一个亲戚无意间暴露了这个噩耗。她尽管内心异常悲痛,但仍然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很镇静,只是叹气说:你三姑的病是看不好的病!我的儿子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再难受,也不能给你爸爸添难处了!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我们看出了她老人家内心的大度和豁达。99年伟伟考上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上学临走之时,妈妈一个人偷偷躲在厨房内哭泣,奶奶看见了,把妈妈从灶房内叫出来,笑着对妈妈说:娃考上大学了,是咱们家高兴的事情,你不要这样了,让他安心去上学呀!经奶奶这一开导,妈妈擦干了眼泪,全家人高高兴兴地送伟伟上学。2002年凯凯去西京医院做手术,妈妈又哭成了泪人,只有奶奶没有掉一滴眼泪,几个昼夜,她端端地坐在床上等待。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坚信她的孙子会康复归来!她给了我和妈妈一种精神上的支柱。终于,在六天之后,凯凯平安归来。小时候一家七口人,爸爸在外工作,只有妈妈一个劳力,因为要下地干活,她没有时间照管我们,做饭、洗衣、照看我们姐弟三人,都是奶奶一人料理,是奶奶用她温暖的怀抱抱大了我们。奶奶曾经告诉我,在我出生时,她高兴得忘乎所以,根本没有在乎女孩、男孩,生下后缺乏奶水,晚上时常啼哭,她总是一夜一夜抱着我到天亮,心里高兴也感觉不到疲乏。在我记事后,她总是早晨抱着磨担推磨,一个胳膊抱着磨担,一个胳膊抱着我,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一个早晨下来,也能磨30斤面粉!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每顿饭都少不了米饭、搅团,每次奶奶端来搅团的时候,我总是不想吃,就对奶奶说我不饿。她知道我的心事,就赶紧铲锅给我做面条,看着我吃下她才干别的活。时至今日,妈妈总是对奶奶充满了感激之情!妈妈和奶奶在艰苦岁月里培养出来的那种真情更是让我们感动 !
奶奶是世界上最慈祥的奶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自我懂事起,就记得晚上和奶奶睡,每次钻在奶奶那温暖的怀里,我就睡得特香。有一年夏天,奶奶为了帮妈妈多挣工分,承包了队里的几亩玉米来锄,每天早晨天还蒙蒙亮她就起床锄地,太阳刚冒花的时候她就赶回来看我。记得那时候奶奶睡觉穿着肚兜,晚上睡觉我用一只手穿进奶奶的肚兜带,第二天早晨她用手试探着刚刚腾出我的小手准备起床的时候,我就故意将手又一次伸进她的肚兜带。每天早晨,就这样重复几次,直至我睡老实了,奶奶才起床锄地。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秋、冬凉了,夜里帮我掩被子的是奶奶;春、夏热了,帮我扇扇子、驱蚊虫的也是奶奶;我会唱的第一首儿歌是奶奶教的;我学会做的第一顿饭,是奶奶教的;我懂得的第一个做人的道理“诚实”,也是奶奶教的;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每一个奇幻的梦想几乎都来源于听奶奶讲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我那纯真的童年里,全是奶奶给我留下的深深记忆,那么遥远却分外清晰,充溢着温暖和甜蜜。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缺医少药,我们一生病,奶奶便给我们“送病”,她有一套送病的曲子,很好听,可惜现在我已经记不全了。我们哪儿不舒服,奶奶就说“撞着了”,拿来笤帚或者鞋子给我们改过来,改过去,如果效果不明显,就端来一碗水,拿几根筷子,用筷子蘸点水,在我们身上左三圈,右三圈,一边“送”,一边念念有词:“送过了吗送过了,送散了吗送散了,在我娃头上不站咧,永世千年不见咧…….”,经奶奶这么一送,我仿佛身上轻松了许多,也舒服了许多。孩提时代,偶患感冒,我不是急着去找妈妈,而是去找奶奶。因为奶奶会很心疼地让我躺在床上休息,然后问我不舒服的部位,找出可口的零食给我。在我兴奋地享受这难得的零食时,奶奶已悄悄准备好草药,煎好后端到我面前,嘴里念叨着:“品儿乖,把这碗药喝了睡一觉就好了。”奶奶的话很温暖,却不容推却,很怕喝草药的我,看见奶奶既乞求又心疼的目光,只好乖乖把药喝了,然后躺在奶奶的被窝里,撒娇地说:“奶奶陪我。”奶奶便坐在炕沿上,抚摸着我的额头,并让我闭上眼睛,说:“好,奶奶陪你,奶奶陪你。”奶奶的那双手当时感觉是那么的柔嫩,那么的富有魔力,似乎有奶奶温柔的爱,病也就好了许多,很快就会进入梦乡。当我一觉醒来时,感觉舒服多了,这时,奶奶必定会煮上一碗面,并打上两个鸡蛋让我吃。那时的鸡蛋面是那么的香。至今想来,世上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与之媲美,因为碗里有奶奶深深的爱。小时候家里穷,每每有点好吃的,奶奶舍不得自己享用,总是留给我们。记得我上初中了,学校离家有二十多里路,只能一周回去一次。奶奶常常把别人送给她的糕点水果留着,等我们周末回家,宁肯发霉变坏,也舍不得自己吃一口。那时我就想,等我毕业了工作了赚钱了,我一定要让奶奶吃尽世上的美味!奶奶不但抱大了我们姊妹三个,而且她三个曾孙也都得到了她的呵护。98年腊月侄儿步厚出生后,75岁的奶奶欢喜得不得了,整天坐在床边看曾孙,不但擦屎擦尿,而且抱着从不松手,即使睡着也抱在怀里迟迟不肯放在床上,步仁出生后也是一样。2004年伟伟结婚后,奶奶总牵念孙媳赵洋年小体弱,不会很好照顾自己,于是要求和妈妈一起去宁县照顾孙子孙媳。2005年侄女涵涵出生后,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每天还是坐在床上照应,不容得有半份懈怠。奶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们全家团圆,我的两个孩子以及弟弟的三个孩子在一起,不管怎样吵闹她都欢喜,从不厌烦。我们姊妹如果谁惹了她的曾孙,她就满脸地不高兴。记得有一次,我的女儿颖子还小不听话,惹怒了我,我踢了她一脚,奶奶看见后,嗔怪地乜了我一眼,然后语重心长地给我上了一堂育儿课。从此后,我再也没有打骂过孩子们。
奶奶一生最大的福分我觉得就是:儿孙们个个孝顺,家庭亲情浓厚。尽管她晚年患有脑萎缩,除记忆力减退外,耳不聋,眼不花,各个脏器均保持正常,从来不嚷这疼那疼。从2005年起,她下床活动就少多了,最后三个月干脆不能下床走动,但依然没有大病,去世前几天,爸爸请来大夫诊断,说奶奶的一切都正常。直到她体能消耗殆尽,平静安祥的离去,这也是给悲恸中的我们一点慰藉。爸爸对奶奶总是百依百顺,衣食住行,样样周到。每句话都轻声慢语,满脸堆笑,奶奶听得也是满脸欢喜。记得爷爷病重的两个月,他请长假亲自侍候送终。奶奶不能下床的三年,他就像照顾孩子一样,每天早晨起床给穿好衣服,端来洗脸水,让奶奶洗嗽后,扶到餐厅吃完早饭,又牵着奶奶的双手一步一步倒退着搀扶到客厅专为奶奶铺的席梦思床上,打开电视,他才去上班。晚上又为奶奶铺好被褥,等床哄热后才将奶奶扶进卧室一件一件地脱下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怠慢。后来奶奶小便失禁,他又买来尿不湿,每天亲自缝好穿好,内衣湿一点,就赶紧换洗,尽最大努力让奶奶舒服一些。爸爸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后辈,使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奶奶,对我而言,您是本书,一本永远写也写不尽,读也读不完的书。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音容笑貌常常浮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2009年4月记于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