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博学著华章,
说狐谈鬼寓意长。
豆棚瓜架贤邻助,
刺贪嘲疾古今方。
《蒲松龄与毕氏家族》
(十)
《聊斋志异》的写成不但是因蒲松龄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植根于淄西地区这片沃士,他的作品无不散发着独有的泥土芳香。四百余篇故事中,有近四分之一为取材于本地或本地人转述,《大司农》、《查岈山洞》、《狐梦》、《骂鸭》、《绛妃》等,写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影响他创作的外部因素除了宾主融洽的关系为他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稳定生活,西铺交通便利带来的信息快捷,山灵水秀启迪创作灵感,万卷楼藏书充实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清初西铺作为淄西地区文化中心,凝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文化人。这些文人与蒲松龄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交文,交友,交心,诗词酬唱,把酒高歌,登山共享人生快意,挑灯切磋天下文章。蒲松龄如一只辛勤的蜜蜂,博取广采众家精华,精心酿制着自已的香醇之蜜。
他的文友圈子大致有两个,一是东家毕家的文化人,二是西铺周围地区的文化人。这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如此众多的文化大家集中出生在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淄西地区,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宝贵文化遗产。险峻的高峰,必有众山的烘托,蒲松龄只能诞生在十七世纪的淄西地区。
先看毕氏与蒲松龄有交往的文化人。不说毕际有以上,单就毕际有堂兄弟子孙三代,共110人,其中考取举人,拔贡,生员者共35人,三十余人中能诗能文饱学之士大有人在,可择其具有代表的几人看其与蒲松龄的关系及对蒲学产生的影响。
毕际有作为淄西文化圈子的中心人物,作用当然是至关重要。就算蒲松龄于康熙十八年进入毕家,至毕际有康熙三十年去世,也与他相处12年;毕家父子均是文化人,毕际有有著作《淄乘徵》传世。康熙十一年,修淄川县志,唐梦赉主持,毕际有与袁藩任编撰。历时二年,在西铺石隐园中。可见毕际有在淄川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蒲松龄与其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朝夕相处,诗酒共娱,并代晚年的毕际有撰写了大量的应酬文章,赠酬毕际有的诗词十二首。最见真情的当属《哭毕刺史》8首。其中一首:
形骸疏脱岁寒心,
回首生平思不禁。
物必求工真似痴,
书如欲买不论金。
涕随弯曲声中坠,
人向游仙梦里寻。
最悼十年同食友,
不曾言别已分襟。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四篇故事与毕际有有关。《杨千总》为毕际友口述的其父毕自严的事迹加工而成;《颠道人》则是记叙的毕际有的姑父殷文屏之事;《五羖大夫》《鸲鹆》为毕际有亲自撰写,蒲松龄加工收入。
毕盛钜,字韦仲,毕际有次子,康熙二十五年拔贡入监,选黄县教谕,辞职不仕。天性聪慧,读书善解,精于翰墨。著有《石隐园倡和集》。在毕氏家族中,这位少东家是与蒲松龄交往最长的一位。从蒲松龄33岁时的《和毕书仲石隐园杂咏》,至75岁为毕盛钜的母亲撰墓志铭,交往达43年之久。共有20多篇诗文与其有关,有多首诗词写到这位少东家。《戏赠韦仲》《赠毕韦仲》,《狐梦》就是二人抵足绰然堂,毕盛钜为蒲松龄讲的一个梦。
毕世持,字公仲,小蒲松龄八岁,毕自严八弟自肃曾孙,赵执信表兄。11岁应童子试,有神童之誉,康熙十七年应山东乡试夺解元。但自此六次进京会试未果,与蒲松龄经历相近,志趣相同,遂为挚友。《聊斋志异》中《马介甫》一文为毕公仲续补。可惜,才子命薄,年仅39多岁早逝。蒲松龄有诗《挽毕公仲》8首,其中第五首为:
生将玉树委荆榛,
海内谁能步后尘。
百绪具劳肩重荷,
小成宁足结终身。
死原宇宙难堪事,
君自国家可惜人。
薤露一歌山色黯,
燕齐名士尽沾巾。
毕盛统,字子帅,毕际有叔兄际彦长子。与蒲松龄有40多年的交往,两人相交甚笃,有诗文唱和,《留别毕子帅》有云:
相别五日便相思,
每到相逢未忍离。
遥忆他年君念我,
南来独到小桥时。
毕子帅于康熙41年病死,蒲松龄非常悲痛,作挽诗五律两首,其中一首云:
胸中无宿物,
胜志老有坚。
夙订金兰好,
论交四十年。
久要成谶语,
一别盼人天。
谁意差齿少,
先余已着鞭。
毕盛钰,字振叔,毕际孚第五子,“生而颖异,好学能文。弱冠游庠,连三第一,乡试十有六次,竞不一第,康熙已卯副榜,雍正癸卯恩贡。年73岁,选莘县训导,未履任而卒,命亦穿哉”。虽然小蒲二十余岁。但二人志趣相投,命运相似,同病相怜,交往三十余年,诗文唱和颇多 二人关系密切 。
另外,还有盛钥(字莱仲,庠生);盛鉴(字正叙);盛钧(字衡伯,庠生);盛镐(字京伯,附监生);盛铨(字秉仲,庠生);盛赞(字芳闻,举人);盛让(字庵,庠生);永祚(字九如)等24人与蒲松龄有文字交往。这只是毕氏家族的知名文人的交往,要想知道结交的外人名士?请听下回。
转自《淄博氏族文化研究》略加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