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游戏的时候我脑海里会闪现这样几个词,青少年、网瘾、戒网等,这里有很多悲惨的故事。游戏被当作毒药一样的对待,很多组织成立戒网中心帮助他们戒网,从数据上来说,成功的案例很少。游戏真的是毒药吗?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游戏改变世界》,颠覆了我对游戏的很多认识,作者认为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破碎的世界,游戏的功能是来修复这个破碎的世界的。
书中提供了这样的一组数据,《据网络心理学、行为和社会网络》2009年的报道,在接受调查的CEO、CFO及其他高层主管中,有61%的人每天在工作休息时玩游戏。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
69%的户主玩电脑和视频游戏;
97%的青少年玩电脑和视频游戏;
40%的游戏玩家是女性;
25%的游戏玩家在50岁以上;
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是35岁,而玩游戏的经验已有12年;
大多数玩家希望以后继续玩游戏。
从数据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游戏,但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恶化,所以游戏作为“毒药”的认识其实是妖魔化的。
那么游戏是如何修复破碎的世界的呢?
作者认为从以下6个方面修复着我们的世界:
1、主动挑战障碍
与游戏相比,现实太容易了。游戏激励我们主去挑战障碍,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个人强项。
2、保持不懈的乐观
与游戏相比,现实令人沮丧。游戏让我们保持不懈的乐观态度,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且享受的事情上。
3、更满意的工作
较之游戏,现实毫无生产力。游戏给了我们更明确的任务,更满意的实操工作。
4、更有把握的成功
与游戏相比,现实令人绝望。游戏消除了我们对失败的恐惧,提高了我们成功的机会。
5、更强的社会联系
和游戏相比,现实是疏离的。游戏建立了更强的社会纽带,创造了更活跃的社交网络。我们在社会网络用于互动的时间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一种积极的“亲社会情感“。
6、更宏大的意义
与游戏相比,现实微不足道。游戏让我们投身到更宏伟的事业当中,并为游戏赋予了宏大的意义。
这6个方面本应该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得到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得到这些,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自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起,没有一套系统告诉你如何做才能成功,如何做才有意义,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迷茫中。
但是游戏不同,游戏具有以下4个特点:
他有清晰的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四大特点,因为目标清晰,所以我们知道怎么走,因为规则清晰我们知道如何努力,因为有及时反馈系统我们知道错误后可以及时修正错误朝正确的方向行走,当然任何行为都离不开主观能动性,都需要自愿参与。
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法则,要在某项复杂任务上表现卓越,就需要进行时长至少达到最低限度的关键练习。格拉德威尔认为,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如此大量的练习。
很多非常成功的人正是通过刻意练习才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绩的,例如:贝克汉姆、莫扎特等,他们精湛的技术从来就不是随着出生而来的,都是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主动迎接挑战、保持不懈的乐观、得到更满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从而得到更强的社会联系、从而实现更宏大的意义。
当现实生活中我们寻找不到这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在其它渠道中寻找,而游戏正好满足人们渴望被认可这一需求,所以自然人们很容易就被游戏吸引,深陷游戏不能自拔,不是因为他们想要逃离现实世界,是因为他们在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那么如何让游戏变得有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人的生活呢?这是下一个话题,明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