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指导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之前留的预习作业是:阅读前5章和第21章。
Y没有买书也就没有预习。(这是基本素养缺失,不在意会很有害的。)
T阅读了前4章,到第5章读不下去了。
Q也是只完成了前4章。
今天课上带着读了前4章和第5章的关键处。
问及预习后的收获,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记得多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大部分的孩子包括许多成年人都对非虚构类的书如水流过石,了无痕迹。“读过许多书但大部分都忘记了”,“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瞟了一眼T和Q的书,很干净,没有划线,更没有批注。仅仅是“看”过一遍,当然留不下什么。
所以,一开始,先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阅读:要划线,要做思维导图(XMind),要做思维模型(yEd),要理解(费曼),当然还要专注(番茄钟)。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用了大概一小时,几乎是逐段细读。
孩子们应该能体会到何为细读,何为批注,何为结构化,何为建模型。
第二章“阅读层次”,没有抠细节,我带着把重点领读了一遍。
第三章“基础阅读”跳过。
第四章“检视阅读”是重点,所以讲了两遍。
第一遍是一开始,用演示的形式给孩子们“费曼”了一遍。
第二遍是根据文本又大致地梳理了一遍。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的第一节“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是全书的核心思想,因此,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了费曼的第4步——简化,最后还给出了思维模型。
Y因为课前没有预习,效果应该不太理想。
T的学习能力较强,能抓住很多重点,但最终的效果要看是否能应用在阅读新书或学习新知识上。
Q是属于踏踏实实的那种类型,缺少主动表达,我还需要更多观察。
课后,T接受了我的建议,初步定下了个人项目:
Y要赶着去上化学课,约了晚上8点通过微信确定自己的个人项目。
知识性的内容到本周就大体结束了,而对这些知识、工具、技能的刻意练习才刚刚开始。
查理,2017.7.17,2个番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