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星巴克咖啡馆,美式,拿铁,意浓缩,空气中醉人的肉桂奶油香。你看了一圈,既可随大流的点一杯“表现型”咖啡,或继续的选择困难症的犹豫徘徊在原地。亦或者,没有喜欢的口味,勇敢推门离开。
你会做何种选择?
这也许正映照了你学业,职业,乃至人生的选择。你想作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一生?
这个场景来自16年出版的《优秀的绵羊》,作者对精英教育弊端的反思。我们害怕落后,像双11抢单一般选择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公司。争先恐后的踏入,门槛随即被水涨船高,一众又被自己制造的漩涡裹挟,陷入:“囚徒困境”没有退路。
精英理念也许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被快餐化了的现代贵族:精致的西装、黑裙,包裹的不过是贫瘠的灵魂,对物质和所谓成功的迷失。
美德是纯净的处子,即使披裹粗麻布衣,仍旧会被慧眼所识。贵族不是骑着趾高气昂的大马高高在上,而是保护引导辖区内的弱势群体,危险来临时的挺身在前,困境时的锦囊妙计。
以为一时拥有所谓的金牌专业和考试满分就可以永久高枕无忧,那是我们自己懒于思考的恶果,怪不得他人,尤其怪不得家长和老师。
教育是指路石,不能代替个人的学习,更不能代替独立主动的思考。“你求阿爸父,他岂会给你蛇和石头,而非饼和鱼?”。父母再不完美,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子女。
我见过贪杯误事,借酒取闹的人引咎于酒,仿佛那杯中之物自己有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人生课堂中总缺少一门为人父母课,难于“快速迭代,小步试错”。
因为你是父母独一件的产品。
我们只知做题通关,少有主动反馈自己想要什么,想学什么。因为我们少有思考,我们以为只有已经提供的备选答案,却少有思考这些已有的选择从何而来,此外还有什么选择。不开口发声,他人又岂会知道我们的需要?不仅可以“向上管理你的领导”,你也可以更主动积极的“向上教学你的老师”。不是吗?
最后,关于家庭教育,还有一点想说。圣经中把孩子比作从天而来的礼物,是天父交托给家长代替养育。抛开信仰的辩论,我们也许可以借力这个说法:周末假日,朋友间偶尔交换看顾同龄的孩子。一是转变自己的主观角色,二是可以从侧面观察和发掘自己孩子的潜力。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远比自己以为的勇敢和自主。
圣经中把我们比作埋头吃草的羊,而柯林斯说,不仅要优秀,还要卓越。所以我引用这两个观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积极和主动,从优秀变为卓越的绵羊:一只温柔但坚韧,一只智慧而卓越的绵羊。
所以,在星巴克场景中,我做了另类选择:礼貌的征求同意后,系上围裙洗净手,用现有的原料和自己独特的搭配,调制一杯menu上没有的咖啡。并且主动分享给他人,问他们是否好喝。如果无人喜欢,那我再推门离开,自此了无遗憾。
你可以做一颗卓越的螺丝钉,一颗巴巴爸爸式的百变螺丝钉。不和自己的懈怠懒惰妥协,用智慧做正确的事。安静的前行,蓦然回首,会发现赞同的人将加入与你同行。
我想,这就叫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