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姐的高中同学M辞职了。
M原先是一家国企的地市公司中层,还是公司的高层后备,算是高中同学中走得最快的,我们经常笑言要一定要提早抓住机会抱她大腿。
谁能想得到,她竟然放弃了大好的前程辞职了呢?
1.
细聊之下,才晓得M的焦虑。
M所在的国企,虽然之前的效益很好,但这几年受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和互联网公司相似业务的冲击,虽然公司的收入、利润还在上涨,但增幅已经明显放缓。
同时,她分管的部门在公司内部属于后台支撑部门,随着内部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部门人员不断被分流到其他部门,她自己保守估计就连部门本身都有可能被其他部门合并。
在辞职前的这段时间内,她一边忙着单位的工作,一边开始留意找寻后续的退路。
姐:你这样不是很辛苦吗?
M:
要不然能怎样?难道等着部门被合并,然后被人踢到某个角落待着?在我们这样的单位里,最不缺的就是我这样的中层了,我可不想这样被动。
但是,你都不知道,过了35岁再动换工作的念头,真的是太被动了。总不能找比你现在的职务和薪资低的工作吧,可这样的职位太困难了,高不成、低不就,哪是什么形容刚毕业的大学生啊,分明说的就是我。
M一直以来都有着这股子不善罢甘休的尽头,在人才市场上备受打击之后,M开始调整方向,寻找周边的人脉,看能不能通过内部推荐寻找到合适的职位。
随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她的几个大学同学搞了个小公司,专门针对高端人群进行婚恋介绍。一拍即合之下,刚开始她只是兼职着参与。直到今年,公司发展得蛮好,已经拿到了几百万的风险投资,投资人要求她专职投入,于是才有了M的辞职。
姐:辞掉这么安稳的国企工作,到这种小公司,你不担心吗?
M大笑:说不担心是假的,好在前几年还是有些积累的,现在再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后更没机会了,你都不觉得我变得年轻了吗?
能够在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遇到让自己毅然决然决定投入的事业,在这一点上,M终是幸运的。
2.
后台有读者问姐:
我也碰到了职业瓶颈,该怎么办?我能不能也辞职呢?
姐只想说,如果你是因为碰到了职业瓶颈期,才考虑换一份工作,真的是不够未雨绸缪。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职场CEO。
你能发现一些事情可能在变化的预兆吗?你已经预料到了一个改变并为它做好了准备吗?还是你要一直等到迹象确凿无疑时才会采取行动?
别忘了,在现在这个时刻变化的时代里,时间意味着一切。
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顺利度过我们的职业转折点呢?
第一:时刻保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
KK说过,我们周边的一切都在以一种缓慢的、渐进的方式变化着,是一种“进托邦”。
正因为变化缓慢,你才会忽略它。
只有当你回头一望时,才发现,那些当初模模糊糊的影像,已经成为一群巨大的灰犀牛,冲你摇摇摆摆而来,无处可逃。
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中,格鲁夫列举了一些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重要的事项,需要我们实时关注。
你认为你所在行业的特性在一两年后会是什么样的?
这是你想从事的行业吗?
你工作的公司在这个行业中处在成功的有利处境吗?
……
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份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的职业检查清单,你至少每半年都要自我检查一轮,保持自己的敏感性。
那么,你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这些信息呢?
和同事、客户的闲谈中,行业相关信息中,政府报告中,新闻联播中(捂脸)。
别忘了,一定要多和销售人员接触。他们可是对客户走向、公司竞争力的感受最为清晰和敏感的群体。
你需要时刻保持这种敏感性。
就像当年还只是一名汽车记者的胡玮炜,在和一帮投资人朋友吃饭聊天时,敏感捕捉到李斌说的“有谁想过我们做一个共享单车呢?用手机扫码开锁的那种”的机会,才成为摩拜单车的CEO。
心怀这份检查清单,你才能做到“见山不是山”。
第二:时刻为了改变而锻炼自己
想起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说的是男高音大师多明戈的故事。
多明戈号称“喜剧之王”,即使上了年纪,仍然坚持歌剧表演,在舞台上毫无保留地挥洒自己的激情。
你可能会问,难道他就不怕透支、老了以后唱不动吗?毕竟,有尤其珍惜嗓音、不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帕瓦罗蒂朱玉在前。
但其实,多明戈早就为自己规划了下一段的职业生涯。
比如,在唱了50年的男高音之后,宣布回归男中音;比如着手转型做指挥,和一些二线的歌剧院做交易,你想请我唱,可以,但得有一些剧目让我来指挥。毕竟,指挥可是可以以一直干到老的。
上面提到的姐的同学M,其实在预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原先的单位会越来越狭隘之后,就开始重新分配自己的资源投入,包括时间、技能等,该补充的补充,该学习的学习。
后台有人问说,我到底该学习什么才能保证自己不落伍呢?
这个问题可以结合第三点的愿景来配合回答。
确定了你的愿景之后,就要根据新要求,去弥补自己现有技能的差别。可以是第二职业的兼职,也可以是回到学校做兼职,还可以向当前的公司提要求、接受全新的工作。
比如,姐的一个朋友现在是在一家垄断企业做销售工作。她的想法是在未来逐步转为独立律师,所以她现在就花了大量的业务时间备考律师证。
比如,姐爱的李宗盛,原先可是就读于一家私立工专。一边帮家里干粗活、送瓦斯,一边被学习折磨,一边还自学着键盘、乐理等知识,去餐厅兼职唱歌,才苦苦等到了他想要的未来。
在这过程的迷雾中,就算看不清未来,你也需要学会同自己对话。
谈现在,谈未来,谈未知。
在对话中,你才会集中精力,一步步稳步前进,奔向自己想要的未来。
第三:学会为自己描绘愿景
在和过去的自己割裂、朝着未来的自己迈进时,过来人都会说,那是一个转折点。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所谓的转折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更可能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
要穿越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你学会为自己描绘愿景,越清晰越好。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不耐”。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确定的东西,而不是明天不确定的消费、不确定的东西。
对于未来,我们并不是没有期望,但我们会缺乏耐心,往往在得到之前容易放弃。缺乏耐心的表现,就是不自律,不能坚持到将未来变成现实的那一刻。
那么,要怎样应对这种情况?
先来看看心理学中著名的棒棒糖实验。
老师将棒棒糖交给小朋友们,然后跟小朋友们说,如果你能坚持半小时内不吃的话,老师会再给你一颗棒棒糖。
结果,有些小朋友比较不耐,一下子就把棒棒糖吃了;有些小朋友能忍住,在半小时内没吃,最后得到了奖赏。
这个实验以及后续的结果追踪解释了很多现象,包括越自律,延迟奖赏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得成功。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想象力。
那些想象力强的孩子,他们能够把延迟获得的奖赏看得很大、很重、很具体、很明确,自然就会更自律。
自律能力的背后,是想象力。
所以,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要怎样应对迷茫期的不耐呢?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将未来想象得明确、清晰,明白我们的职业生涯将是什么样的,而不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对未来前景的想象,才是支持我们在黑暗中坚持下去的信念。
如果你可以像《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所说的那样,将你想象的清晰的准确的未来职业生涯用笔写下来,贴在任何你目之能及的地方,那么你就还可以借助自己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一步步更加靠近你的目标。
3.
想起李宗盛的歌。
当遭遇中年危机时,他感叹,
“我看那前方怎么也看不到岸,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天才追赶”。
即便需要在黑暗中穿行,也要鼓足勇气。
你总不会希望,有一天,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