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知道这样一个词人,却是由他人之诗,偏爱于山水诗人,偏爱于悲情人物,却不该偏爱于他的,饶是未知该多好,断不会思念比天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是的,知道他,是因李白的这首诗“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清发,抒尽唇齿意,满是山水气。
提及山水诗派,自然其以王维、孟浩然为尤,其次陶渊明、韦应物,更有前辈“大谢”谢灵运,因此,南齐小谢之名,所知者甚少。倘若不是李白的极力推崇,大抵也不会知晓这样一个悲情词人。
01
谢眺,字玄晖,汉族,出身高门士族,家世显赫,与“大谢”谢灵运同出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朝廷重臣,父亲谢纬,官位颇高,母亲是刘宋的长城公主。
权势显赫,在南朝是幸亦是不幸,时局动荡,人人自危。
一个钟鸣鼎食的显宦之家,昨日门前车马塞道人声喧哗,今日就可以被诛家族灭查无音讯。早在刘宋之世,谢朓的生母虽是帝家之女,然而他的伯父谢综、谢约却因卷进政治案件,与舅公范晔一起被处死,而谢朓父母因受牵连,一度也被迫迁离京邑。
却又因着世族之家推举制,19岁的他,未及弱冠,便可担任参军。后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因其文采,为“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约一见如故,互为知己。而后,晋升为宣城太守,在宣城期间,诗词成就最高,又称之为“谢宣城”。
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
他既舍不得放弃衮衮公服,又想远离残酷的现实,只得追求一种“仕隐”的境界 。
入世与处世,儒家与道家,在他眼里,大隐隐于市,衣食住行即是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逢乱世,独善其身亦是道。
然,他欲在滚滚洪流之中洁身自好,世道却不能容他,灾祸从天而降。
皇子萧子隆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因而引起了他人的忌恨,进谗言将他召回。
因帝业之争,无意卷入的“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诛,萧子良忧惧而死,他友人君主皆在一息而逝,心中忧愁更甚。
因其家族名望、个人声誉显赫,被迫成为皇子拉拢的对象,又因诗文讽刺世道贪官污吏,被人诬陷谋反而入狱。
入狱不久,病逝,而年仅36岁。
02
他是备受宠爱的贵公子,却被迫卷入权力之争,受人诬陷而郁郁而终。
他是才华横溢的词人,却不得不流连于官宦之家,违心作歌功颂德之词。
他是满怀热忱的少年郎,却亲眼目睹亲人流离,亲子夺位,民不聊生的乱象。
是啊,他本是想一展抱负入仕为官,救国就民的少年,然而,世道不能容他,才华横溢是错,独善其身是错,离世索居也是错。
这黑白不分的世道,他又能如何?
《赠西府同僚》中结尾四句:“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是了,恐惧与忧虑已经远胜于入仕之心,他半官半隐,徜徉于山水,然而这也成了一种错。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在山水之中,他是自由的,他是快乐的,他亦是豪情万丈的,寥寥数语,尺寸之间,山河尽收。
最为喜欢的因是这首,与王维之词颇为相似,带着佛意,心境安然。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齐的诗和唐诗相比,生僻字多了不少,清谈和玄学成分亦是不大懂,虽不甚解,却觉心境甚好。
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
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在世多磨难,诗词留后人,一生忧愁心,凋谢如秋叶。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谁家少年郎,误入我心肠,满城风雨皆为你,一睹芳华不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