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我养我的院子生活了二十多年。这里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的记忆。
刚记事起,小院只有一排正房,其他地方全是院子,很大很大的院子。爸爸用一堵不高的小花墙把院子分成两部分,靠近房的这一边是水泥地,日常乘凉休息,打扫的特别干净,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躺在晒的热乎乎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另一边是土地,用来种一些黄瓜,西红柿等日常吃的蔬菜,大大的院子,种的菜足够吃一夏天。
五六岁时,家里准备盖南房。记不清爸妈当时为啥要盖,现在想想,可能人们的观念里就是有了钱就盖房,扩大家业吧。也记不清盖房子的过程,只记得在垒好的地基上,我转了一圈又一圈,乐此不疲。四间南房建好了,由于不准备居住,建的没有正房那么宽敞明亮。后来,其中一间用于堆放杂物,另外三间租给了在附近打工的外地人,房租30元每月。由于建起了南房,院子变小了。又由于时代的进步,更追求美观,所以小院也进一步改造,四周都铺成水泥路,中间留了一块儿方方正正的土地。我记得妈妈种了杏树,枣树,海棠树,还在树下种了一些小花。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这些小生命增添了院子的生气,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小院最漂亮的时候。
再盖房是我高中毕业时,盖的是东西房。这次盖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听说我们居住的地方要拆迁,全村的人都拼命盖房,以获取更多的赔偿。记得盖房之前,妈妈天天丈量院子,拿笔算了一遍又一遍,以保证在这个有限的土地上盖最多的房子。同时,还得保留一点居住功能,万一不占了呢。从我高考完房子开始动工,到我上大学走的前一两天,房子盖好了。我是实实在在见证了小院的这次变化。这次是一个严严实实的四合院。小院只留了一条不宽的走道,房挨着房,有点堵的慌,我开始慢慢不喜欢这里,幸好也终于要离开这里了。由于迟迟没有拆迁的消息,这么多房子空着也没用,人们都租出去赚取一点收入。我记得最多的时候,院子里大概住了十户左右的人家。小院热闹了不少,家常理短的,一种别往的生气又出现了,我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房东,我妈成了名副其实的包租婆。
最后一次盖房是在2010年,是我考上研究生的那年。这次是把原来盖的南房拆了,改建成二层楼房。这次盖房的目的,一是生活条件好了,好多家都盖起了二层楼或三层楼,加之之前的房子已居住多年,想要改善一下。其二呢,还是为了高效利用现有的土地,以在拆迁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补偿。爸妈对房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客厅,主卧,次卧,客卧,洗手间,厨房,储藏室,哪哪都很宽敞,自己盖的房子就是这么阔气。然而由于我在外面上学,很少回家,对这个房子记忆很少。后来这个房子住了不到一年,家里就买了套楼房,很快搬到楼房住了。这个房子经过改造,也租了出去。
二十多年,多次改造的小院快要摸平了我的记忆,我对它的感情似乎也越来越淡。我一度很期盼房子赶快被占,那样就可以拿到一笔大的拆迁款,可以实现我的很多愿望。而隐隐的我又希望它不要被拆,毕竟这里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