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敢再在任何公开的社交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任何热点事件的看法。
除了不想参与网络口水仗,害怕自己并未看清事情的全貌就下判断,将来啪啪打脸,另外更害怕自己发表的观点暴露自己内心的一些看法,招来无端的麻烦。
但是,如果一直沉默,一直沉默,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总觉得有点憋屈,对不起自己。
干脆今天就放开一点手脚,说说心里话吧。
1、不敢说
其实大部分时候,是真的不敢说啊。
一件事情,大家都这么说了,或者大家都不这么说,我是否要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光这个问题,已经让我这种发言终极退堂鼓选手马上打了退堂鼓。
心想,总归是不差我这一个吧。
那么多名人,那么多大号,人家都这么说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吧。
就像每次看到的一些课程,基本上标题都会有诸如这种:
我研究了XXXX个商业名人,发现他们……
我拆解了XXXX部电影,发现……
我研究了XXXX个PPT,发现……
……
一般看到这种句式:我XX了XXXX,发现XXX
我就会想,人家研究了这么多,一定找到了一些规律,可以试试,买吧。
另外,就是一些名人大咖的权威背书,XXX推荐,XXX带货,XXX研发……
试试?买吧。
先不说最终买的东西质量好不好吧,就说买东西前,这些吸引你买东西的引子,有啥规律呢?
哦,都是有光环的人物。
对了,光环效应。
这是我最近在听的一本书。
那些成功的、有成就的人或者公司,就会有一些被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另外,那些失败的人或者公司,也有一些被总结出来的失败经验。
这些都算是光环效应。
在《光环效应》这本书里,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与其说是理性动物,倒不如说是倾向为事物寻求合理解释的动物。”
“我们渴求合理解释,我们希望身边的世界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我们喜欢那种洞察一切的感觉。我们喜欢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所带来的安慰感。”
是的,我们渴求合理解释,尤其渴求权威、专业人士、意见领袖的解释。
这个人是电影方面的权威,那么Ta说这电影好就是好,如果我没看出来就是我的问题,比如王家卫导演对《摆渡人》说的“我喜欢”,后面跟了很多人的“我也喜欢”,至于电影真正质量如何,只能说是仅某些人可见的好。
就说现在的知识付费吧,互联网给所有人带来了资源的便利,如何让自己更好更正确地使用这些资源,这时候就需要光环效应权威背书了。
我太需要正确,太需要高效了,所以我把独立思考、探索的这一环省略,光环在哪儿,我就冲哪儿,至于实质如何,我不敢多问,也不敢多说。反正人家那么有地位有名望,还能骗了你个小人物不成。
而在另一方面,坏人脸谱化,墙倒众人推的事情,更是先有了果,再去解释各种因。
比如之前的林生斌事件,他立深情人设的时候,舆论一边倒,所有说他各种好的声音出来了,任何跟这个不一样的声音都会被淹没;他人设崩塌后,舆论再次一边倒,所有说他各种坏的声音也出来了,任何跟这个不一样的声音都会被淹没。
大家似乎都在找一种合理的解释,让自己黑白分明,而不愿意承认,人性是有很多灰暗面的。不是替他洗地,只是就事论事,多的我也不敢说。
《让子弹飞》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们更愿意相信叫麻子,人们特别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应该他妈长着麻子。”
2、不能说
听过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成年人了,大家都心照不宣,不能什么都往外说。
你出入CBD博物馆大剧院,家住城中村10平米出租屋,你朋友圈晒的只会是高楼大厦城市繁华:
你出门还挺阔有型的衬衫,在早高峰的地铁上被挤得瞬间软踏踏,身上带了一股奇奇怪怪的味,你不会把这些都说出去,即便说也是在下午点奶茶的时候,或者周末一顿十级美颜的菜肴时,运筹帷幄地发个朋友圈,安慰犒劳炫耀一下,辛苦但有所得的自己。
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工作中也是这样。
我是做文字服务工作的,平常需要拍一些公司的活动出报道。
很多时候,现场混乱、嘈杂得很,要找一些好的角度拍摄,真的是要火眼金睛、一刻不停,因为在你低头叹息的这一刻,可能你就错过了抓拍情绪的最好时刻。
每次写这种报道的时候,领导都会审核所有发出的文字和照片,任何一段话,如果不是积极向上的,删掉;任何一张照片,如果放大了看,其中有人表情特别丧、或者拍出来不美观的,删掉。
所以,每次留下的,发出的,都是一些深情、专注、有质感的高光时刻,大家看了都说活动办得好成功啊。
我跟着附和几句,心里在说,剪辑效果啊亲。
是啊,这样不够真实,虚荣了。
可是谁想看那些惨兮兮,没有希望的东西呢?
活着,总得找点奔头,总得给自己一个意义啊。
就像许三多说的,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人生像一部不知道结局的电影,想要精彩,想要活得好,至少是看起来的,就要动用剪刀手,运用蒙太奇手法剪辑,拼贴出扣人心弦的起承转合,呵,一出好戏!
而那些被剪掉的片段,不可说,不可说。
3、不会说
之前看到一个研究,说互联网时代,如果在3秒内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就不是一个好的视觉呈现。
不止视觉,听觉也是如此。
不会说段子,没有高级土味情话,不懂网络梗,不知道各种聊天常用缩写,那基本上是一开口就大型社交尴尬现场,抠出一套海景房没问题。
高情商,人间清醒。
在公开发出的文字里,基本上人均金句家。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太善于外露地表达,简单点说,就是不会说。
我总觉得当有声音发出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进度条。
只要声音一来,这个进度条就开始启动了,是每分每秒都不想错过的全程无尿点,还是尴尬困倦地只想右上角点X走人,这些线索都不用找,他们自己一股脑顺着四肢百骸、眉梢眼角撺出来,谜底赤裸裸地砸下来,掷地有声啊。
我总希望自己写出的文字可以一鸣惊人,说出的话可以引起满堂彩,像那些伟大的名人名言一样,所以我总是觊觎别人的成果,各种幽默段子、人间金句、名人名言,修一修改一改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在这些成功的荫庇下,获得一种即时的夸赞和欣赏,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那些拾人牙慧的文字,让心里那块语言黑洞更深,让我在苍白的表达里沦陷得更快。
当越来越多的声音塞满耳朵,越来越多的视觉轰炸眼球,越来越多的舆论之手强势捂嘴的时候,也许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你心里的声音是什么?
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想说说心里话啊。
这也是我想写出这篇文章的原因。
如果一直沉默,就会变成默认。
但是,即使是默认,我也希望是自己独立思考后的默认,这个选择权,我想由自己来行使。
想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可能说了很多废话,也是对自己的文字没那么有信心啦。不管怎么样,先写出来再说!先完成再完善!
最后,我要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虽然我不能每句真话都说,但我希望,我说出的每句话,都是真诚的,是我心里真正的想法。
麻子可以叫牧之,脸上也不必长麻子。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