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我们找的,而是我们创造的。路不是原来就有的,是走出来的。创造未来、开辟道路的行动,改变了行动者,也改变了最后的终点。——约翰.沙尔
上一章讲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专辑即将启动。“平衡”二字真真激动人心,翘首以盼。
究其原因,越来越多人感到迷茫,被各种鸡毛蒜皮推着向前,身心俱疲。求生存的时刻,就别谈梦想和远方了。
幸运的是,这个时代不缺的就是压力,所谓有压力便有动力,也就有越来越强烈的意识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依然力不从心,焦头烂额。
说到底,我们渴望的是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生存或者更多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够控制住局面,分清轻重缓急、从容面对突发情况。因此,才迫切地想要学会自我管理。
一,背驰初衷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执着于有井有条的生活,不断的列出各种清单,哪怕是最细微的地方都做了详细安排和计划,否则就无法开始行动,结果是最后也没能完成甚至开始他们的工作。
还有这样一些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从未停止哪怕一刻钟。他们总是做得太多,忙个不停,却从来没时间考虑自己的价值或手头事情的价值。他们的行动一定是有效率的,却也容易犯错,因其一旦选错方向,所有努力都百搭了,这种人被叫做时间狂。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时间的宝贵不肖我说,古往今来所有大家之言皆为例证。我们也都知道需要珍视,读书、报课、与人分享讨论。
但,大部分人不是对时间管理的知识有所缺乏,而是对其本质理解有些偏差。也就容易被条条框框局限,被各种工具方法攻陷,不堪重负。
这与解放自我,腾出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你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时间,避免成为上面那种人呢?本专辑将从宏观视角到具体方法给大家一些指引。每一节会留下一个小作业,实践出真知。
最终,你会发现根本不存在没时间这回事。我们将一起学会如何更加聪明而不是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们会开始有更多的时间跟朋友和家人在一起,或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你以前因为没有时间而一直推迟的梦想。
二,时间管理=精力管理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对自己人生的全面掌控,由此可以得出时间管理其实也是精力管理——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摆脱有心无力的失控感。
所谓究其根源,了解了本质,再找到合适路径,持续前进,得偿所愿是一定的。
精力管理同样如此。
我们更相信精力管理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科学、系统地坚持;更相信认真对待、细心管理自己的身体,才能在生活、工作、个人爱好等多个赛道上跑出漂亮的成绩。
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给出过这样一个健康体适能概念:每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能积极应对突发身体状况。
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能状态,而上述概念的核心词就是“精力”。
那么精力管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让你的身体持续维持在最佳状态,也就是人人所向往——能够胜任工作和生活,还有余力完成自己的喜好。
而决定这一点的条件和规律,实际上由4部分组成:心态、饮食、运动、休息。
1,先说心态。
心态,即心理状态。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狄更斯
我们说,所有的疾病皆因身体储存过多负面垃圾(消极心态)诱导所致,羞愧、内疚、愤怒、恐惧等情绪比我们能想象的程度还具有破坏力。
著名心理学家David R.Hawkins分析了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从最负面、伤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润的情感,所有情感里面:
排最低的不是愤怒、悲伤、恐惧; 排最高的不是骄傲、勇气、真爱。
没想到,最伤身的竟然是羞愧!怪不得有“羞愧而死”一说……
内疚也极具摧残力的一种。本人就见过萨提亚雕塑中有人因内疚而背负20年的沉痛。
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不要让你的孩子感到被羞辱,不要试图让你的孩子内疚从而发愤图强。相反,给爱,多少都不嫌多,爱才是所有人的光明。
当然,要想有良好的心态,你真正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的精力该用于哪些方面?什么在损耗我的精力?我想掌控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已有精力无论多少即可化零为整。使用精力时,也会更加专注,能够快速找到突破口,减少无谓的耗散。
从容了,步调也就平稳了。
2,饮食
2008年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在《科学美国人》刊登的研究证明,运动并不是控制体重的最有效方法,控制饮食才是。
体重减少了,心血管压力也少了,整个人就变得更轻松,人也才更精力充沛。就像同样驱动力,负载越轻,跑起来越容易。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制定适合自己的精力食谱。如一顿吃多少饭(糖类)、多少肉(蛋白质类、脂类)、多少蔬菜,才能让自己头脑清晰、精力充沛?这就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了。
3、运动
并不是训练强度越大越好,科学正确的训练方式因人而异,用对了才会让人舒适,精力复苏。
你是追求傲人的“炫腹”,还是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运动健身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工作学习之外,还有精力去享受生活,不仅仅是形体美。
所以,请在充分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情况下,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健身强度。
4,休息
会休息才会工作,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休息+工作。
我们通常觉得,休息就是睡觉跟娱乐。
但事实上休息分为主动休息和被动休息。休息好了,对精力的改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可以将精力系统保养得更好,让专注力、体力、意志力得到明显提升。
专注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也是保证精力旺盛的一种重要能力。但不管专注力,还是体力、意志力等其他精力维度,都是需要在一定时段内收支平衡,才可能使精力用之不竭。用过度刺激、拔苗助长的方式获得精力,都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原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精力管理中。
用超量恢复(训练后经过饮食和睡眠的恢复,逐渐上升甚至穿越原先体能)的方式,让精力永远处在一个盈余状态,而不是入不敷出,这是让人变得更强大、精力永远充沛的关键点。
《巅峰表现》一书的两位作者布拉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和史蒂夫·马格内斯(Steve Magness)为了了解怎样才能让休息和工作分配得更好,研究了各领域高手持续发展的做法。他们发现了一个公式:成长=压力+休息,这也同样印证了超量恢复的重要性。
这四个维度每个都很重要,也应该是一个并驾齐驱的过程。
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快走到一个状态值,而是逐步提升并保持高点。我们要的不仅是走到高点,而且还要轻松舒适地达到。
三,痛苦of快乐?
一个人,应该是他的所作所为令自己满意。—— 查理德.斯蒂尔
时间管理,教我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解、如何区分轻重缓急、如何列清单并制定好时间、如何把控好效率,这些方法无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只不过都是技术层面的解决。
很多方法,并不是要让人们逃离现代性境遇和构筑的牢笼,反而是要对其加以计数法强化,教会我们更精细更苛刻的分割时间。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
而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谁都知道,我们要的是工作与生活能够双赢。
哈佛大学的李欧凡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他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是: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静静的去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而另外一些事情上处理日常公务,诸如看邮件、写报告等,越快越好,用极有限的时间把它们处理掉的。
他的做法颇符合“平衡”时间观。在工作和生活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也正是平衡时间观所提倡的。
可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在赶日子。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做学问做事业,只能算人生中第二,第一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义和价值。
时尚专家弗罗克在《享乐主义手册》中,也给出了很多让生活慢下来的建议,都挺有意思,可以借鉴:
比如
- 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
- 躺在吊床里看星星
- 散步,不要方向
- 在完全静寂的中看一本书
- 在阳光下小睡片刻
- 在烛光中洗一次澡
- 睡到自然醒
当然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应求快,什么事应求慢,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比如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量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等。
通常情况下,被动式休闲会让人容易疲惫,但进行写作绘画等创造性活动时,可以完全沉浸其中,甚至进入心流状态,这种时候获得的放松和满足,质量就会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业余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因此,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于,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视角生活。
今天作业: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可以从上面提到的维度入手。我的精力该用于哪些方面?什么在损耗我的精力?我想掌控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果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饭团内提交。
记住,不管什么方法,你越自觉的去用它,越长期的坚持去用,让你改变的潜力,就越巨大。
注:本文由作者JIE胭脂雪组织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内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沟通删除。
本次推荐书籍:搞定、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