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英文原版的书籍,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暮光之城,福尔摩斯等所有通俗小说都想入手一套。看了京东当当亚马逊之后被高昂的价格吓到了,赶忙转向淘宝压压惊。无意间与一个淘宝店主攀谈了起来。
一套全英文版的哈利波特英国版75元,美国版125元,太便宜了好嘛。但又开始怀疑内容的准确性。老板看出了我的犹豫,询问我是不是怕以高价位卖给我低价位的商品。我向他解释其实是在考虑是否入手一套贵一点儿的珍藏版还是买一套质量普通的看。老板在另一端,隔空对我说,前几年的时候他入手了一套几百元的珍藏版,但是家里人不同意,觉得太贵,可以抵他好几天的工资了。于是他只能屈服,把书卖掉了,至今想想仍然觉得遗憾。我在这一端,隔着很长的距离由衷生出一种怜悯:“可....可那是我们的爱好啊!”老板发了一个无奈的表情,“不是谁都可以理解........”
思绪回到了很小的时候,二年级那年寒假,老爸给我的新年礼物是三本厚厚的童话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伊索寓言。收到礼物的我欣喜若狂,闻着印刷书籍淡淡的墨香,恨不得一口气把它们全部读完。那三本书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课外书,我也因此跳出了课本的束缚,开启了阅读的大门,并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我的书柜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那几本书,已经被我翻得稀烂,时隔十几年,我依然记得那如饥似渴的心情,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熟的背下来。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几乎阅读任何中文的书籍都没有了障碍。我生活的小镇上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爸爸就带着我去隔壁县城一家很大的新华书店去选书。记得那时候小小的我觉得那个书店大的不得了,仿佛那是整个世界。长大后我再去看时,发现那里其实面积并不大,但因为那时候的童真,我把那里看作是一个神圣的天堂,每次爸爸说带我去那里都可以让我高兴半天。
那时大概是2000年,01年的时候,父母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一千多块。每去一次书店,买的书不是以本计算,而是以“摞”来计,一摞书下来怎么也要一百来块,也就是我们全家一星期左右的伙食费。但是老爸从未因为书贵而对我束手束脚,只要买书的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我。老妈是一个略有些乡土气息的女性,她知道要我好好读书,但并不理解我去看一些“无用的”课外书,但她似乎也明白,多看一些书并没有什么坏处,所以虽然对我们父子俩“大手大脚”的态度很是不满,但总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作理会。
我目前那点儿可怜的文学底蕴就是在那段时光里不知疲倦的阅读中得来的。在十岁左右的年纪里,我看了鲁迅全集,世界散文精选,冰心的诗。我依然记得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早晨,老妈把刚刚蒸熟的包子送到我的卧室里,我一边吃包子,一边阅读席慕容的文集,至今那本书里还留有几滴油渍。依然记得坐在家里硬邦邦的沙发上,茶几上放着我最喜欢的小鸭形杯子,里边是用开水冲的豆牛奶(那个时候还不懂咖啡为何物),听着父母结婚时买的古老的收音机里悠扬的音乐声,一边读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现在偶尔提起,都可以笑出声来。儿时那幼稚可笑的小资情怀,至今都能在我身上看到些影子。现在我工作闲暇之余,最喜欢出去跑到离家最近的环境还不错的咖啡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学学英语,读读书。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每日一杯的咖啡和甜点。
后来长大了一些,初高中课业压力非常大,我几乎再也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唯一阅读的就是初三在课业要求下读的《水浒传》,找回了久违的阅读感。最令我遗憾的是,最为人称道的人生黄金时光—大学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多读几本闲书,更多的是死磕一些专业书籍和应付一些无谓的考试。
毕业这两年的时间里,因为深知自己读过的书太少,开始恶补一些书籍,小说、工具书,涉猎范围甚广,希望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以弥补那些缺少“闲书”的日子。
我曾经不觉得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有什么用,长大以后全都忘的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记得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有一天下班后,因为工作压力的原因心情十分抑郁,就沿着街边漫无目的缓缓的走。走着走着经过了一个天桥,一个有着书卷气的高大的老人倚在一辆老自行车前,面前铺着一块破布,上边零零散散散落着几本老旧书籍,一看就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我一眼就看到了最中间的那一本,《第二次握手》。记忆回到了我十岁那一年,刚上小学三年级。那时我每天中午都会去小姨家吃午饭。小姨夫的父亲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书柜里放着一些他读过的书。那时恰逢老人回了老家,我“堂而皇之”的打开书柜,拿出一本书便读了起来,我记得正是这本《第二次握手》,讲的是两个科学家的爱情故事,有着深刻的近代中国历史背景。许多细节我不记得了,但那零散的片段还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十几年之后我重新看到它的那一刻猛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小时候吃过的食物,你不会再记起你吃过了什么,但是那些食物的一部分却已经成了你现在的骨骼和肌肉,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阅读的意义,至今也没思索出个所以然来,但真的凡事都讲求所谓的意义么?大学的时候一个老师对我们讲过的话令我至今难忘,“我只想在这段时间里,读自己想读的书,即使这些书不能给我带来财富,权利,甚至没有任何我们所谓的‘意义’,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想用这段岁月,了解我想知道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读一本书意味着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什么,但是我深信开卷有益,深信书籍能给我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色彩,也终将有一天,我能参悟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