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丁的,我问我妈说,妈,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姐妹们约好了一起去养老院,你说,你想要我支持你去呢还是不让你去呢。
我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几乎是脱口而出,你当然要支持我去啊!我可不给你惹麻烦。
心里真真是咯噔一下。
我不满意,您别这么快回答啊,我尊重您的意愿,您要是真心想去,我当然支持,您不想,我是万万不会让你去的。
看完《奇葩说》,我依然执着地坚持和正方观点站在一起,说那么多催泪的,没用,我不会用情感绑架父母,父母想去就去呗,尊重他们的心意才是真孝顺呢。
我妈说,哪有人真的想去养老院啊。
啊,我的观点顿时崩塌,就像那些研究某个学术论点十几年的学者,然后某天你突然告诉我,这个论点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我记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小时候都听过一个老梗,吃鱼头。在那个食品和物资还没有很丰富的年代,哪家做了一条鱼,按惯例的,鱼头一定是妈妈的专属,作文里面都会这样写道,“我以为妈妈很喜欢吃鱼头,后来才发现,是为了把鱼肉都留给我吃。”
可到我上小学的时候,物资就不贫乏了。吃鱼头?多买几条鱼就解决了啊。那时候我看我妈还在执着的吃鱼头,心想着,约莫看来我妈对鱼头可是真爱呢。
所以,我安安心心的吃了十多年鱼肚子,是的,我这个人实在很不像话,连鱼背都不吃,只吃鱼肚子,因为其他地方小刺儿多,只有鱼肚子,口口是肉。
所以我妈除了吃鱼头外,还包揽了所有鱼背。
就连现在也是,也是等我下完筷子之后看我不吃了,我妈才开始吃我没吃完的鱼肚。
他们这一代人,真的把给我们最好的变成了一种融进血管的习惯。不是刻意为之,就是习惯了,想不到其他选项。
习惯等我把我爱吃的菜吃完才会下筷子。
习惯做牛肉粉时只在我碗里放很多牛肉片。
我爸以前有一次给我去开家长会。
很反常的回来啥都没说,闷头吃完晚饭,才发表结论,你们那谁谁老师讲的太好了。
我说,讲什么了。
他说,你们家长回去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小孩吃饭的时候是不是会把自己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摆着。
我看了看桌上的菜,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我爸老手啊。
被我爸捉了个现行后,我万分注意,这个习惯一直深刻影响到我现在,就算无意中我爱吃的菜放到了我面前,我也会“刻骨铭心”地推走,以此彰显我的“大格局”。
反而是我爸,现在总会把我爱吃的一股脑堆到我面前,说,在单位吃不好,在家里就多吃点。
我妈退休之后,空虚荒芜了一阵子,人很颓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后来加入了一个很壮大的民间团体——打太极拳小分队,从此,人生一片灿烂,每天打打拳,和小分队成员聊聊家长里短,很快活。
这个小分队,我妈说,level高的狠。他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呢,他们子女也很出息,很多都移民海外,拯救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去了,还有的在联合国任职,共筑世界和平,还有的定居北上广,年薪几十万,个个人生赢家。
但是,我们里面那些老人啊,实际上孤独的很,我妈说。
子女在海外的,也都很孝顺,年年吵着闹着要把父母接过去一起住。这些老人去了一两次就不想去了,语言不通,和那边老头老太太也玩不起来,你在国内还孤独。
子女在北上广的,倒是年年都去,可是去多了也没一个人想去。为什么?
你以为他们是去儿女清福的?我妈说我。
不然呢?我反问。
请他们去,不是去带小孩就是去买菜做饭洗衣服,每天睁眼闭眼就是孩子灶台,你以为老了老了,真想给你们带孙子当保姆啊。
其实很多人都天真地以为老人家真喜欢这样的烟火气吧。
这个小分队也时常会讨论诸如此类话题,就比如去养老院这个问题,他们大多都觉得,要是让他们每天都围着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小孩转,真不如去养老院。
看见没,哪有什么真心想去,都是被逼着没办法。
他们这群人,被夹在子女和自身的夹缝中,委屈又纠结。
纠结儿女有个麻烦事,难道不多帮衬着点?他们好了,自己也省心。
委屈自己一辈子为着子女过来了,想发展下年轻没完成的兴趣爱好,奢侈地过过自己的小人生,也无法做到心无旁骛。
他们这群人,似乎是被时代一笔带过的人而又不得不沉默的人。年轻时相应国家号召,以单位为家,可也不知公家记住他们没;老了,响应子女号召,本着不添麻烦的精神,主动放弃自己的生活,深藏功与名。
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应该被带过的,况且他们还多愁善感,玻璃心。该是我们呵护这群老小孩的时候了。
我妈要学英语,学!我给你出学费。
你不知道她学的屁颠屁颠的。
老姐们要一起去西藏洗涤心灵,去!我给你报销。
不靠装,不靠演,自己把自己收拾的让他们放心,不是老人家们老戏骨,是我们没把自己给整明白了,所以他们才担心。
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本着不给父母添麻烦的精神,好好做个子女样,让父母省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