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水,还在不知不觉中流走,无论相逢还是相离。那样的流水,流过淡淡的昨天,流过芳菲的岁月,流过无数的誓言,很安静,安静得让人听得到一片落叶落在地面的低吟。
与表妹分开以后,纳兰慢慢地从最初的悲伤里走了出来。他很明了,此生与表妹只有那十年的缘分,他只有留着那些美好的回忆,放在流年的琴弦上,每一次谈起,都在淡淡的温馨中默默地感伤。
日子还得一天天地过。十七岁的纳兰,身上系着明珠的无限希冀,所以他不能将自己沉落在回忆中,更不能让自己迷失在梦境里,他要直面自己的未来。读书、骑射,仍是主题,但是此时的纳兰,对那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已无多大兴趣,他从小就学那些,已经厌了。他更喜欢用自己细腻、灵透的感情和触笔,来记录一切。这才是他想要的东西。
他喜欢上了一部诗集:《疑雨集》,作者是晚明金坛人王次回。王次回的诗,以爱情为主题,把爱情描写得婉转而深沉,绝美而纯粹。纳兰喜欢他的文字风格,也喜欢那种笔调。所以,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他就被深深吸引了。他会在其中陷落,然后当他跋涉出来后,他的文字将更加迷人。
那时候的纳兰,早已闻名于京城。他的文采、他的俊朗,以及他从容而优雅的气质,自是让无数年轻女子倾倒。加上这一年明珠又被康熙帝提升为兵部尚书,那些官宦人家怎能不争着把女儿嫁给纳兰!
而这时候,无数的文人涌入京城,为了一次大规模的文人聚会——秋水轩唱和。
秋水轩唱和不光是当时的一大话题事件,也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件盛事。也就是在这件盛事上纳兰结识他一生中的知己之交——顾贞观。
秋水轩唱和起因,则是周在浚来到京城拜访世交好友孙承泽,住在孙承泽的秋水轩别墅里面。周在浚也颇擅长填词,有不小的名气,因而周围的一些名流闻听消息,都纷纷前去拜访,“一时名公贤士无日不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颇为热闹。
这天,一名访客曹尔堪见墙壁上写着不少酬唱的诗词,一时心血来潮,便在旁边写了一首《金缕曲》。
哪只他这一写,其他来访文人名士们纷纷响应,《金缕曲》这个词牌,写出不少词来。
要知道的是,这些唱和的词,每处韵脚都和最初填词的曹尔堪一样,这叫做“步韵”,难度十分大,但正因为难度大,所以这些文人名士们纷纷技痒,彼此间也隐隐有了较量的意思。
这场热闹的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天南地北的文人骚客们得知消息之后,也纷纷表示要参加,秋水轩唱和波及全国,一时间投书如云。
后来,周在浚把这些词都集成《秋水轩唱和词》,一共二十六卷,共收录二十六为词人的176首词,其中,有纳兰容若。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缸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幙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翦。
纳兰这首词韵脚分别是:卷、遣、泫、茧、浅、展、显、扁、犬、免、典、剪。
“疏影临书卷”,疏朗的花影高低不齐映在了半掩的书卷上。开篇,容若便写出一副清幽的画面。
这倒是是与他向来清丽的词风颇为吻合。
十七岁的少年,已经能写出这样成熟的、风格清丽哀婉的词来,也难怪当时徐文元等大儒都陈赞他才气逼人了。
其实纳兰容若,在当时所写的词里已经隐隐流露出了不愿参与世俗事务的内心意愿。只是那年还年少的纳兰容若,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和全天下的乖孩子一样,默默地、毫无疑义地按照父亲的安排,走向那注定铺满鲜花与荣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