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宁愿活在谎言中,也不愿面对空洞的感觉
在我们多年的经验里,见过许许多多的形象,从“我是个残忍的人”到“我是个笨蛋”,从“我是个没人爱的老处女”到“我是个人尽可夫的浪荡女”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形象自我。这些形象为他们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因为他们已依靠这些谎言生活了大半辈子,当负面事件如预期中发生时,他们也不足为奇,他们认为,生活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如果要他们放弃这些形象,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宁愿活在谎言中,也不愿面对空洞的感觉。就这样,我们相信只有这些形象,也认为这些形象就是我,我们忘了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还有一个真正的我存在。于是我们从这些错误的形象中建立了另一个我,于是就有了“心理上的诞生”(thepsychological birth of the child)的说法,这个名词是心理学大师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Mahler)所创。这个心理上诞生的生命,是因为我们忘记自己是谁,只凭借在地球上有限经验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父母对我们生命的影响要大大超过我们的人生目的。
我们以创伤做出发点,开始建立另一个新我,然后由错误的形象去判断周遭的人、事、物,甚至自己。这个“新我”虽然是个“错我”,却是我们所误以为的我。我们因为过去痛苦的经验而限制了我们的心智,我们在狭隘错误的形象中,去经验我们的人生。经验其实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但信念则不然,已加上价值判断的信念可以是正面或负面的。例如:下雨天,你望向窗外,这时你心里想:哎呀!真糟糕,下雨天真不好。其实下雨天没有好不好,但如果你的信念是负面的,认为在下雨天一定会有倒霉事发生,那这一天你就会过得很不好。
形象像个大磁铁,不断吸引负面的经验
我们把错误的形象带入这一世,它就会像一个大磁铁继续吸引负面经验,这些负面经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让我们解决前世未解决的课题,厘清前世未厘清的障碍,做完前世未做完的功课。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形象多是从前世而来,极少部分是今世所创。也因为这个缘故,当冲突或灾难发生时,某甲会特别激动,某乙却无动于衷。但这不表示某乙完全免疫,某乙也有他自己的痛处。就好像有些孩子面对父母的离异可以泰然自若,但有些则反应激动,是一样的道理。当形象由前世带到今世,人就会投生在被这些形象引发的环境中。而这环境中的父母和家庭成员,多半都会符合投胎人的形象,我们也可以说,形象带出我们累世的课题。只有当它变成问题时,我们才会开始去注意它。如果我们这一世轻忽它,甚至不去理会,形象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变成无法忍受的痛苦。这些年,依着自身修行的经验,和在疗愈时对人的了解,我们发现,由于每个人前世的经验不同,呈现在能量体上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形象形成之初,在能量场上会呈现轻柔如云雾状的特质,有时则是凝聚成黑点,渐渐,形象的能量会以稠密的状态显现,接下去在肉体上就会形成阻塞,终至产生病痛。
我们要如何指认自己的形象?
首先,我们要去检查每一个尚未达成的愿望和每一个需要,经由这种方式,我们常会找到一些不能释放的能量阻塞,此阶段,我们只能隐约感觉到形象的轮廓,却还没真正经历形象的本身。我们继续向下探索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中,好像相同的悲剧不断发生,或总是遇到类似个性的人,这些都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这其中就内藏玄机,很明显地这其中有形象在作祟。这些形象常以潜意识或无意识的方式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很清楚地将这些形象诉诸语言,将它有意识地表达出来。我个人的做法是,把形象一个个写下来,将之归类、分析,最后列成一张表格。如果不将它从潜意识变成有意识,形象就会继续存在我们的潜意识层中,以强大的力量支配我们。我们找出自我形象,通常是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例如在经历失恋风暴痛失所爱之后,这些形象可能是“我早知道自己不值得人爱”,或是“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而当你再次经历类似的情境时,这些讯息就会收入到你原有的形象中,使得你离真我越来越远。形象有许多的面向,比如爱、友谊、玩乐、性、创造力或工作等。
当我们指认出各面向之下的错误形象时会发现,许多不同面向的形象都有共同的分母,而且互有交集。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共同的分母和交集,就找到“主要印象群”,也就是说,主要印象群就是由许多小印象、小信念所组成的大印象主题,这些印象群决定我们人格中的课题。主要印象群常是我们对于自己或生活所下的错误结论。这些印象群都是从创伤中衍生出来的,而且是以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创造出来的。这些创造出来的结论,常是:“生命很不安全”、“人生如战场,我必须随时戒备、反击”、“男人没一个是好的”,或是消极地认为,“生命真是令人失望,我的梦永远也不会实现”。我们将这些印象概化到我们的生活和灵性层面,这些错误扭曲的形象,就不断地影响我们这一世,甚至下一世。如果我们有机会能看得出这些主要印象群,就可以进一步探讨,进而了解我们是如何为了自我防御而扭曲自我和对别人及对世界的形象的。当我们意识到将错误的形象误以为是真我时,我们就可以透过疗愈,逐步找回真正属于我们的自性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