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老公要求儿子和他一起去地里,收拾地。从小干惯了农活儿的老婆,厌倦了农活,不愿意儿子再吃这样的苦,就说:我们才不去!因为这个,夫妻俩吵了起来。老公认为:孩子小,应该让他多参加劳动,学会吃苦。像老婆这种溺爱的教育,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而老婆,固执己见,觉得整天只贪恋那一亩三分地儿,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其实,生活中像这种情况有很多。
据调查,夫妻之间的争吵原因有四种:
1.为控制权而争吵。家里事儿谁说了算?小孩儿的教育听谁的?买房子是买市区的,还是买大一点儿的,偏远一点儿的?
2.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辛辛苦苦工作,回到家,你能不能多做点儿家务?能不能多陪陪孩子?在孩子面前,你能不能给我留点儿面子?家里这么乱,你能不能收拾一下?
3.不认同而吵架。就像你这样惯着孩子,孩子能有什么大出息?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吧唧嘴?和别人聊天儿的时候,能不能多动动脑子?整天跟着你,赚钱不多,操心不少,能不能让我跟着你,享点儿福?
4.为理念而吵架。“老公就应该赚钱养养家,老婆负责貌美如花。”“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对孩子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
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和谐夫妻关系呢?
1.换位思考,接纳、理解对方。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说:平常,我很少下厨房。那天,我走进厨房,却发现整个厨房没有下脚的地方。盆子、碗、各种铲子、勺子占据了整个台面,锅盖满是油,泡在水池子里,真不敢想象自己平时吃的东西都是在怎样脏的环境下做出来的。
一时间没忍住,我开始大声叫嚷:为什么不把厨房收拾干净?这怎么做饭?做出来的饭能吃吗?恶心死了!……
要按平时,老公可能会反问:你进过几次厨房?你做过几次饭?啥也不干,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又有什么资格嫌弃?
可是老公,什么都没说,他情绪十分稳定,笑着说:看,你这不是来收拾了吗?
朋友说:看着他的满面春风,我瞬间就软了下来。是啊,我有什么资格生气呢?平常可都是老公在伺候我,给我做饭。我收起自己的脾气,开始收拾厨房,老公也过来帮忙。
就这样,一场风波就过去了。
想想,如果在第一次朋友嫌弃抱怨老公时,老公没有接纳、理解她,她也没有及时的换位思考,那这又将是一场大战。
所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接纳、理解对方,是建立良好和谐夫妻关系最重要的一环。
2.降低期望值,允许求同存异。
没有任何一对夫妻能够完全保持一致。所以,我们要允许求同存异。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原生家庭不同,看待事情的观念不同。
遇到问题,我们要学会示弱、宽容,妥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开诚布公的态度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注重于事后的沟通。如果两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讨论问题,很容易引发冲突。如果我们在冲突发生时懂得示弱,学会冷处理,等到情绪稳定后再讨论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
3.通过独处二人世界活动,促进夫妻感情。
创造夫妻独处时光,一起聊天儿,一起散步,一起出游,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一起运动,一起看电影……这些都可以促进夫妻感情,帮助夫妻寻找在一起的初心。
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妻子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上,忽略对丈夫的关注,甚至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丈夫分床睡。一度让有的丈夫认为:妻子是不是不爱我了?影响夫妻感情。
偶尔的夫妻独处,可以促进夫妻感情的和谐,增进夫妻的亲密度和幸福指数。
4.共同成长,追求三观一致。
好的夫妻关系,一定是共同成长。但凡双方成长的步调不一致,有一方停滞不前,或者一个太快、一个太慢,都容易让感情走向破裂。
《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就因为丈夫的一句“我养你”,就心甘情愿地停止学习,停止成长,过起了相夫教子的安逸生活。
不学习、不成长的罗子君,最后只能落得被老公抛弃的下场。
而随着罗子君的重新成长,蜕变后的罗子君,又让前夫再次爱上了他,爱上这个自信、成长的罗子君。
杨澜说: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夫妻共同成长 ,三观一致是维持良好夫妻关系的最好纽带。势均力敌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
如果像文章开头那对夫妻一样,在育儿上出现了不同,应该怎样做呢?
浅浅也有建议:
1.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夫妻应提前确定共同的教育观念。
2.夫妻管孩子,要一方为主,一方为辅。
3.如果双方在育儿观点上出现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论,一定要在事后,正面提出不同观点,讨论沟通,用举事例、引导对方共情等方法进行强化。
我们养孩子,以前是吃饱穿暖就行,现在养孩子更多的是孩子心理营养上的补给,是满足孩子心灵上的需求。
我们需要不断的给孩子赋能,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给自己赋能。
最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也最容易获得幸福的家庭和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