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文学/情感
我见过很多姐弟,关系都很特别,温暖又令人羡慕。
有一位朋友,家里有四位姐姐,自己是最小的。然后到了冬天,从北漂的城市回到家里,他的朋友圈晒出来一张满屏棉拖鞋的照片:原来是姐姐们来看他,不约而同都想到了要给他买保暖的棉拖鞋。真的是一整个柜子,很震撼。
有一位朋友,家里也是四位姐姐,于是自然地,也成了最幸福的弟弟:要结婚了,四个姐姐分工张罗完了婚礼,连爸妈都不需要操心的;经营着物流公司,自己也偶尔当司机跑运输,于是出远差的时候就有大姐早上来帮他孩子做早饭送孩子上学,二姐顺道接孩子放学送到三姐家,四姐带上自家同龄的娃也去三姐家给大家做完饭还顺带监督孩子把作业给做了......
有一位朋友,家里是三位姐姐。有一次发生了意外,住院一个星期,三位姐姐轮流照顾,绝不让病房少了自家人。接回家之后,三位姐姐分工协作,管一日三餐的,管保健恢复晒太阳的,还有解闷儿的,愣是把灾难片变成了家庭喜剧片。
有一位朋友,和弟弟只差一岁,从小和弟弟不合,只要是身外之物,非抢不可。你抢我的零花钱,我抢你的零食;你抢我的玩具我就抢你的遥控器;你砸我的四驱车我就剪你的芭比娃娃裙......但是弟弟在用家里的电脑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浏览记录没有删除被妈妈发现之后,姐姐还是心甘情愿背锅...从此,俩人成了彼此分享秘密守护秘密的好朋友。
还有一位朋友,和弟弟差了6岁,因为家里一直想要男孩,所以她自己的名字就命中注定式地出现了“引蒂”。是不是听起来也挺像洋名字的?反正是从小被取笑大的。弟弟出生之后,她就成了“长姐为母”的典型:把屎把尿,带着去地里挖猪草带着他,放牛带着他,上山采野果也带着他,上学也带着他...哦,她出生后没多久就没了母亲。而如今,两个人都已成家,也有自己的孩子,各自奔小康去了,成了村子里的一段佳话。
我和我的弟弟,斌少......
说来惭愧,我和斌少更像是另一种神奇的姐弟关系的存在。
他从来不叫我姐姐,也很明确地表达出对我的不喜欢甚至不满。高兴的时候会得意地跟我说《流星花园》很好看,也会取笑我连道明寺是谁都不知道;不高兴的时候,即便两个人在家,不满意母亲出门前备好的饭菜他会自己做好吃的,不给我吃;我关心他的学习,给他买过什么《菜根谭》《创意数独》之类的书,但我想他应该也没看过;要转学,死活不愿意转到我念过的学校,最后动用了不少关系才进我的母校还得幸由我曾经的班主任(优秀教师)教他,就变得不可理喻起来:不爱学习,打架,破坏公共财物(课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些微妙的变化,斌少变成了我能接受的样子:我难得回家,他会替爸爸接我;会突然出现在我的房门口问我明天什么安排,如果是要外出,他会问能否几点以后,因为几点之前他要干嘛,几点以后才有时间载我去(那时候已经搬到市中心,去哪都很方便);会主动给奶奶姑姑们打电话,撺掇着大家来家里吃饭,也会去买菜,兴致勃勃地说今天做一道原汁原味的白煮虾,并扬言他做的蘸料绝对天下第一;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时候,也尽可能不是轮班而是一起,即便是一个人看着,另外一个在睡觉也可以。守了一夜换他回去睡觉,中午来的时候还会带上自己做的饭菜(因为我已经连着好几天在医院楼下吃快餐了);我一个人在家他会在外出回来的时候捎上我爱吃的荔枝酸料芒果或者买一堆冰淇淋放冰箱(虽然他会转头就告诉我买这些花了多少钱,让我还他);晚上会问我要不要一起夜宵,去吃我最爱吃的云吞或者螺蛳煲,当然,有时候我说不去的时候他就谁说他请客;我再次离开家的时候他会问我要不要带上家乡特产牛巴和肉蛋什么的,这两样都是杨先森爱吃的...
我结婚的时候,家乡的场,人太多,他就帮着爸妈照顾着亲戚里的表兄弟姐妹和我的同学们;在杨先森家的时候,婚礼前一晚,杨先森的亲友团浩浩荡荡叫上弟弟喝酒,弟弟和表姐夫、表弟就三个人,愣是大方热情地响应,吹瓶式地灌酒,一点也不怯场逊色。夜深,我送他们出门的时候,他只说“能不能喝是一回事,气势不能弱,不能让人家小瞧了,要让他们知道你娘家多的是支持你的人”。不知道源头是什么,反正就是抱着哭起来了。斌少还拍着我的背说,好好照顾自己。
那以后,我们依旧不是很亲密。毕竟这不是电视剧,而是活生生的生活。
但我知道,我们一家人永远都在一起。
而如今,斌少,我的弟弟,马上就要大婚了。
五味杂陈。
也许,母亲也能看得见:新娘就是那个她见过的并认定了的媳妇。
这样,您会欣慰一些么?
祝福你,我的弟弟。还有,欢迎你,我的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