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SET)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用经济学概念来思考他们的关系,把投入相加并与关系提供给他们的回报相比较。投入是关系中具有消极价值的元素。回报是关系中具有积极价值的元素。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使用投入与回报来评估他们的关系。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当事人投入时间和精力。该理论认为,人们用关系中的回报减去投入来计算特定关系的价值:价值=回报-投入
积极的关系就是那些结果为正的关系,也就是说关系的回报超过投入。如果价值为负(投入超过回报),对于参与者来说就是消极的关系。社会交换理论的内容还不止这些,它还预测关系的价值会影响其结果,即人们会继续一段关系还是结束它。积极的关系会持续下去,而消极的关系很可能被终止。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
1、社会交换理论中关于人性的假设如下:
①人类追求回报,避免惩罚。
②人类是理性的动物。
③人类评价投入和回报的标准会因时间而异,也会因人而异。
2、社会交换理论关于关系特性的假设如下:
①关系是相互依赖的。
②关系是一个过程。
关于人们追求回报避免惩罚的观点与内驱力降低理论是一致的。这一观点假设,人们的行为是由内部驱动机制导致的。当人们感觉到这种驱动力时,他们就会产生降低它的动机。内驱力的降低会带来愉悦。
第二个假设,人是理性的,对于社会交换理论来说十分重要。这个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可能获得的信息范围之内,人们总是计算特定情境下的投入与回报,并以计算结果指导他们的行为。这里也包括没有回报的可能,这时人们会选择投入最小的行为。
第三个假设,人们评价投入和收益的标准会因时间和人而异,意味着这个理论必须考虑现实的多样性。没有一个评价回报和投入的标准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虽然每个人对回报的定义不相同,但是第一个假设仍然对所有人适用:我们总是想把利益最大化,把损失和投入最小化。
三、对关系的评价:我们为什么停留或走开
该理论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是他们对关系评价的解释,因为人们会根据自己对关系的评价决定维持关系还是离开。他们提出,这个评价建立在两种比较之上:比较水准和替代比较水准。比较水准指的是某人认为某一关系中应该获得的回报数量以及要付出的代价的数量。
四、交换模式:行动中的社会交换理论
希博特和凯特认为,人们的互动受到目标的指导。这和他们关于人类是理性的目标是一致的。根据该理论,人们会处于行为系列,即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行动之中。这些系列是他们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正如他们在博弈理论中说明的,当人们处于行为系列时,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关系的另一方。这种相互依赖就产生了权力的概念,即一个人在关系结果上对另一个人的依赖。
希博特和凯利的理论中有两种权力:结局控制和行为控制。结局控制是对另一方关系结果的控制能力。行为控制是一个人的行为变化可以导致另一个人的行为变化的权力。
该理论还提出,根据权力的差异和权力运用的成本,人们会使用不同的交换模式。这些模式描述了行为和规范,它们指导人们如何为了将回报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而进行资源交易。为了说明人们的交换模式,他们提出了三种矩阵,它们包括条件矩阵,实效矩阵和倾向矩阵。
条件矩阵代表影响选择和结果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组合。当两个人进行交换时,条件会使一些选择比另一些选择变得更困难。
人们可能会受到条件矩阵的限制,但是并不会完全受制于它。他们可以将其转换为实效矩阵,它是可供选择的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的延伸,它最终将决定社会交换中的行为选择。
最后一个矩阵是倾向矩阵,代表双方对交换方式的看法。
他们提出,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具有什么倾向(倾向矩阵)以及他所面临的环境的性质(条件矩阵),那么我们就能预测他们将做什么转变(实效矩阵)来最终影响社会交换。
五、交换的结构
这些矩阵的交换会有几种形式,其中包括直接交换,间接交换和生产性交换。
在直接交换(即在交换中只有两个人交换投入和回报)中,互惠行为只限于两个行动者之间。
间接交换(即交换的互惠活动不仅限于两个个体而是涉及社会网络)是间接的互惠行为。一个人给对方好处,但是对方并不直接回报给这个人。
最后,交换还可能是生产性的,意思是两个行动者为了共同获利必须同时付出。在直接交换或间接交换中,一个人是他人所提供价值的获益者。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付出。但在生产性交换中,两个人都会同时付出和获得收益。
六、批评和总结
对该理论及其假设的四个主要的批评:
第一个批评是社会交换理论无法检验。评估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的可检验性和能否被证伪。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让人为难之处是它的中心概念付出和回报没有明确的界定。
第二个批评与社会交换理论中关于人性的理论有关。在这个理论框架里,人类被看成是理性的计算者,用数学公式来描述他们的关系生活。许多人反对这种看待人类的方法,他们对人类在行为中或追求某种关系时能否真的理性地计算投入和产出表示怀疑。和许多理论一样,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中也包括了许多令部分学者表示怀疑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研究者们并没有明确地界定人们对关系进行多少计算,但是显然,这些计算很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第三个批评与第二个批评密切相关。批评者们质疑,人们是否真的如社会交换理论所说的那样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史蒂夫.达克提出,把市场的概念应用在理解关系上是对关系的错误理解。他认为,用市场交易的模式思考人际关系是错误的,人际关系和买房子,买车不同。这个意见与一个人的本体假设有关,对于一些人来说,市场的类比是恰当的,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人们对这个类比的评价取决于他们带入到理论中的本体框架。
最后一个批评也集中在本体假设上。这种意见认为,社会交换理论过于强调个人需求的满足,没有说明群体团结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交换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许多研究者获益匪浅的理论框架。但是,它没有对中心概念做出清晰的定义,这导致无法用实验检验该理论。此外,它对于人性的某些假设让一些人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对相互依赖的强调与许多研究者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相一致,而且社会交换理论会继续激发促进传播学研究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