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醉”之间的曹参
---文武兼备的曹相国
曹参接替萧何担任汉朝第二任相国。成语“萧规曹随”让人感觉曹参只是依循萧何时期的理国之政,却没有任何发展创新,历史上的曹参可是个文武皆备的大人才。
曹参在秦朝是沛县的狱掾,萧何是主吏掾,他们都是当时有名望的政府官员。刘邦在芒砀举行反秦起义,曹参以中涓(随从)身份加入反击暴秦的队伍,攻城略地,后来又跟随韩信东征西讨,为刘邦推翻秦王朝、消灭项羽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说是军功卓著。根据史书记载,曹参军功:“凡下国二,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功劳之大,以至于汉六年刘邦列侯受封已毕,奏位次时,大臣们都说“平阳侯(曹参)身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可见,曹参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史记》上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记载“破之”“大破之”“取”“杀”“虏”“定之”“尽定之”“破斩之”,是对曹参军功的一个证明。
早在项羽已死,天下安定之时,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的相国。到汉惠帝元年,曹参改称齐丞相。为了发展齐国,曹参尽召齐国的长老诸生,这些是当地有名望有知识的人,向他们询问安集天下的办法,又重金邀请善于研究黄老学说的盖公,盖公为之献策“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向曹参详细具体地讲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之道。曹参大喜,把自己办公室的正厅腾出来让盖公居住,以便随时请教。应该说经历了暴秦的虐政,又经过楚汉相争的战火,唯有让天下稳定下来,顺应民心,自然发展,才是适应社会现实的。可贵的是曹参能够采纳盖公之说,用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汉惠帝第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这件事,马上安排手下人赶快整治行装,说“吾将入相”。嘱咐接替他的齐丞相要把齐国的狱市当做头等大事慎重对待,不要改变狱市的法度,又说狱市是善恶并存的地方,如果轻易改变管理制度,那些坏人将会无法安置。狱掾出身的曹参深知狱市的利害,故此谆谆告诫后任。
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后,照搬前任遗留下的规章制度,完全按照萧何时期的政策执行。但在官吏的任用上,曹参做了改变,即从郡、国中选择一些质朴而不善言辞的厚道人,任命为相府的属官,把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枝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人斥责撵走,这样国家的法律就得到了忠实的执行。各级官吏各司其职,奖优罚劣,政府机构正常运转起来,相国倒显得无事可做,曹相国就白天黑夜饮美酒、赏佳肴,倒也其乐融融。
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和宾客们看到这样的相国“皆欲有言”,曹参也知道他们想劝说什么,所以每当有劝言者来,曹参就命人为他们奉上美酒,让其品尝美味。美酒下肚,客人们交换眼色欲有所言。曹参叫人再上美酒,直到客人们大醉,方才罢休。每每有人来劝,曹相国都是这样对待他们,渐渐地官吏们习以为常了,也无人再起劝说的念头。
曹参的以“醉”理政还有一个故事。相国府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们办公之余常常在房舍里饮酒高歌,喧闹声传得很远,日夜不绝。相府里的官吏很厌恶,却也无可奈何。其实,这有上行下效的意味,相国好酒,官吏们怎么会不效仿呢!
一日,天清气爽惠风和畅,相府后园花正艳,随从们就请相国去游后花园。刚进园,就听到吏舍飘来饮酒作乐之声,“来,再干一杯”“哈哈哈,你输了!”不绝于耳。随从们观察着曹相国的脸色,希望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曹相国不仅不怒,反倒说“此等良辰美景何不痛饮!”见随从愣住不动,又说“快去,取上等美酒!”随从们只好照办。相国端起酒杯,望向众人,吟唱出“风轻轻兮云淡淡,江山永固兮民得安”,随即痛饮,歌声从后园上空飘出传得很远。温煦的阳光清脆的鸟鸣,在风中氤氲!
曹参对相府的工作人员也很宽容。府中有人犯了小错,相国常常故意看不见,甚至为之遮掩,上下感念相国恩德,争先恐后,恪守职责。
曹参的不“理”政事,连年轻的惠帝也不以为然,就让相国的儿子中大夫曹窋委婉提醒相国,结果曹参听了大怒,惩罚了儿子二百大板,并说“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上朝时面对惠帝的责备,曹参脱帽谢罪,说:“陛下自察圣明英武与高帝比怎么样呢?”惠帝说“朕哪里敢和先帝比”。曹参又说“陛下您看臣下与萧相国比哪个更有才干?”惠帝说“君似乎比不上萧相国。”曹参回答说“陛下您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明确颁行,政通人和。陛下承国,曹参等只需谨守职责,勿使缺漏,这样不也可以吗?”惠帝听后只好说“好,您下去休息吧。。
对西汉立国后十几年的社会经济状况,曹参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并不糊涂,更不懒政,担任齐相国九年的治理成效,给了他很强的经验支撑。西汉初期的无为治国,民心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增强。“萧规曹随”为后来的“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曹参的“醒”与“醉”实际上是管理者在当时可能作出的最适合的选择。司马迁评价曹参“天下俱称其美矣”,是对其中肯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