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少儿阶段的孩子,家长的教育,是为了能够启蒙孩子的智慧。教育的方式,就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营造氛围。就像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多了,也就容易模仿了。是因为动画片中的场景,通过视觉和听觉,从而形成孩子思维中的情景。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环境,就可以顺利表现出来了。可见,孩子是在模仿思维中的情景,从而能够和现实环境互动。如果要改变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要从思维中的情景出发。思维中的情景,是怎么来的呢?并不是听从命令和安排。而是靠环境的熏陶,互动影响,在实践中得到共鸣形成的。
当过马路的时候,家长都会叫孩子看清楚红绿灯,然后观察仔细了,再通过。这不仅是课本上,更是要切身去示范出来的。孩子更容易跟着家长学习,因为此时家长并没有教,反而给孩子更好地教了。有时候,家长一味地教;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教的方式上,却不能领会教的效果。在启蒙教育中,在条件和环境适合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行动力;当条件和环境不适合的时候,就要学会等待,然后看准时机来再行动。小孩子都是在跟着环境学习,所以,当家长感到孩子不能沟通,要从环境上看问题。
有时候,家长教育孩子,感到比较吃力,反复教还是教不会。这并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要在态度上求。当孩子想要求知的时候,是有目标的。有疑问的时候,会提问家长;此时,家长要正确,恰当,合理的给予解答。不要总是轻松,或开玩笑的样子,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学习不用那么认真就可以。当孩子对于同一个问题,反复去提问;家长可以适当提升,启发思考,从而让孩子尝试获得结果。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目标。启蒙呢,就是为了培养正确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了。家庭教育,正逐步走向历史舞台,并不断展露头角,绽放光彩。培养孩子呢,要在实践中去收获结果,总结体会。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基本上都是在启蒙阶段,就形成了。家长和孩子互动和沟通方式,行为规范,都是很好的教养。如果家长经常做一件事,在孩子眼里这就是可以的。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做这件事,但孩子思维中已经有这种情景是“可以”的情景。当语言和思维发生了冲突,孩子和家长就有了矛盾。要改变的是什么?是孩子思维中的情景,也就是家长自身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