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菡宝
转眼已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待了12年,可无论是油爆火辣的火锅还是麻辣鲜香的各路串串都抵不过一碗牛肉面思念,那"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的口诀中更有浓浓的一碗乡愁。
我的故乡 ---兰州,历史悠久但都与战争相关,所谓谈笑无鸿儒,往来皆将军也!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包括近代的左宗棠皆有传说和名胜,这个西北名城更以"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几个人"而自豪。一条河---当然是指,从容的从西向东穿城而过的黄河,一本书---"读者"这本杂志的广泛度俺就不表了,几个人从涛哥到家宝都是从兰州工作多年后进入北京,中央电视台更是操着"京兰腔"的老乡可以秒杀国语,至于一碗面便是红遍大江南北最近更是登陆了东京与纽约的兰州牛肉面。
地道的兰州牛肉面重视汤料鲜美、面条筋道,以汤为魂,地道的兰州人讲究吃头锅面,各大面馆均有死忠粉,一些老字号早晨6点门口排队的比比皆是,过了中午,汤就很淡了,基本上本地人就不进牛肉面馆了。
早二十年每天清晨, 各牛肉面馆门口清一色的蹲着吃面,左手端碗右手执筷先轻吹一下铺满红油香菜蒜苗的汤面, 捞起一股面伴着吸溜声三下五除二转眼一碗面下肚,让一座城的早晨充满了烟火气息。一般坐着吃面的都是妇孺老幼,近几年已看不到西北汉子如此彪悍粗旷的吃法了。
牛肉面馆讲究凌晨三点开始揉面熬汤,上好的黄牛肉和牛棒骨,放花椒、草果、姜等十多种香料冷水下锅,打除血沫后文火熬制三四个小时。
面粉要选河西走廊或河套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充足的日照和较大的温差赋予面粉特殊的筋性,并且一定要加蓬灰。蓬灰用戈壁滩上生长的灰蓬草烧制 的结晶体,灰蓬草晒得半干用土灶烧出绿色的结晶体,加水反复两三次烧开、过滤,富含碱性,用蓬灰水和面,面剂呈淡淡的黄绿色,犹如施加了魔法让面条韧性十足,在拉面师傅手中千变万变,按着每个走到窗囗的食客"细、二细、三细、毛细、韮叶、宽、大宽"要求,几下拉出面,浇上带着萝卜片的牛肉汤,撒上蒜苗香菜、调上喷香的辣椒油,带着热气蒸腾的满足,兰州人一碗面下肚,才气定神闲开始一天的生活工作.......
近几年,牛肉面馆也融入了新的文化和气息,装修清新,24小时经营的店也多了许多,还有老字号加盟店也遍地开花,只是用绿色 蓬灰的越来略少,全用拉面剂 代替,如今外地各种打着"兰州拉面"经营的全是青海人,只重"拉"的形而不兼"汤"的神了,多次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吃碗兰州拉面都是扫兴而归。
北方的冬天天亮的晚,只有牛肉面馆早早开门,陪伴着我的无数个上学的早晨,都是一碗牛肉面驱散了寒冷,也深深的烙印在记忆之中。经常有同学或朋友来成都,都会提前来电话问有没有需要带的特产,每次都半开玩笑地说"帮我带碗牛肉面呗"对方都是哈哈大笑表示爱莫能助,唉谁解其中滋味?偶尔碰到同在异乡的老乡,聊起的话题总缺不了深深思念的那碗牛肉面。
也许是那条蜿蜒曲折的黄河赋予了这碗面不一样的精气神,每次回兰州一下飞机,接机的朋友总是问也不问直奔面馆,一碗滚烫的牛肉面下肚,长喘口气,总算熨平了从里到外每个毛孔都散发的思乡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