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大领导给我一本书,书名是《干部是怎么炼成的》?是学出来的、干出来的、自律出来的;也是教出来的、夸出来的、监督出来的。是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因素造成的结果。
现在把它分享如下: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会自然生成,一要靠自身努力,二要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层面来讲,个人努力是内因、是关键,必须切实增强勤学、实干、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组织层面来讲,组织培养是外因、是保障,必须加强教育、持续激励、严格监督管理。因此,如何造就新时代的好干部,既要靠学出来、干出来、自律出来,也要靠教出来、夸出来、监督出来。
一、好干部是学出来的(关于学习19条核心观点,随便说几条都行)
1.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一个人一切能力之源。学习是投资最少回报最多的行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后天的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毅力。
2.学习大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如何去学习和思考。“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才是内因、是根本。成长为一名好干部,离不开外部的教育培养,但更主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学习积累。善学者尽其理。领导干部要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的习惯,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边学边思,边学边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不管多大的官,不读书就是一介俗夫。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腹有诗书气自华,唯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要有一定的量,每年读50本只是合格、读100本才算优秀。领导干部应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爱好、第一习惯、第一行为,以学增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实现自我超越、脱俗免俗。
4.要有书卷气,不要有书生气。书卷气是渊博学识的自然流露,书生气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表现。人有书卷气,气质美如兰。领导干部要“活”读书,读书“活”,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把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动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5.博学可以使人明辨世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世界。人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博学”能使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明辨”是非、接近真相、明了本质。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越高。领导干部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既勤于广泛涉猎、博采众家,又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新思路、新办法。
6.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继承创新创造的过程。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会越高越远。学习无止境,才能创新无止境。越学习,越会感到自己无知,越感到无知就越要学习。没有了学习的源头活水,也就没有了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领导干部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日有所进,不断拓展知识的半径。
7.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来源的基础,也是领导力提升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是构建知识体系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学工科的要多学社会科学,学文科的也要多学理工科知识: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8.学习没有太迟之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应是终身的,“本领恐慌”要如影随形,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也不晚。领导干部学习要从现在就开始,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坚定不移把学习进行到底,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9.读史寻正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之中有大势,历史之中有大道,历史之中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中汲取更多智慧和精神营养,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10.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了,就干好,干好必先学;缺了,就要补,补齐唯有学。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11.只有学习科学,才能掌握科学。学习科学就是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领导干部如果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想当然”“拍脑袋”“拍胸脯”作决策,不仅事情难有好成效,还会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指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书必当择而读。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好坏之分,书也有好坏之分,本好书如良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劣书如损友,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程。择书如择友,应当慎重选择,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怀着批判创新精神去学习,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
13.上山问樵,下水问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谦虚好学,能者为师。求学问、做事情要善于向内行或知情人求教,拿出“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向他人学习、向领导学习、向下级学、向同级学,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不断提高谋划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14.学而不思则罔,深思善悟则明。古语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与“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的广度决定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决定谋事的高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领导干部要苦学、勤问、善思,养成独立思考、深度思考、辩证思考、系统思考、精准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深思善悟。
15.学问就是苦学和勤问的概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埋头苦学和谦虚勤问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形势多变,万象更新,以前知道的不代表现在不过时,以前掌握的不代表现在还能用。领导干部要舍得下苦功夫,带着问题学,带着疑问学,刻苦学、持久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1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也胜于最强的记忆。记忆有“保鲜期”,记得再牢也难免会遗忘。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和遗忘作斗争进而将知识理解消化的过程。领导干部要通过记笔记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知识内化,为我所用。
17.处处留心皆学问。培根曾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于书中,而在于外,全凭观察得之。”何处无学问,只怕有心人。只要留心观察、谦虚好学,就能够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周围的人群中获取知识。领导干部要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心如明镜、洞若观火,强弱项、补短板,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18.学而不用等于没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离开运用毫无意义。学习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价值。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19.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济济的时代,终身学习不仅是知识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理念。骄则自盈。拒绝了学习,也就拒绝了进步。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吾生有涯,而学无涯。领导干部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坚持学习、追求进步。
二、好干部是干出来的(实干的21条,机关语言告诉你为什么公务员要“干”)
1.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凡事兴于实,败于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领导干部要涵养实干的态度、葆有实干的姿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以实干立身,以实干创造实绩。
2.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只有实践、实干,才能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主义那主义,不落实就没主义。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领导干部要涵养实干的态度、葆有实干的姿态,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
3.当干部一定要有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中国古代传承已久的为官之道。中国封建社会就对知县职能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保一方平安、发展公益事业、教化民众、发展生产、赈灾救济、考核官员。现代社会的领导干部,更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没有政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职务越高,责任越大。领导干部在有限的从政生涯内要真正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4.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行动是成功的一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定了的事就要现在就干、马上就办,撸起袖子加油干。
5.干实事见实效才是真功夫。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实践实干实效最重要。干成一番事业,最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者。领导干部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勤勉敬业、不兴“伪事”,既要结果更要效果,既要效率更要效益,力求结果与效果、效率与效益相得益彰。
6.唯有“埋头”,才能“出头”。“埋头”犹如起跳前的深蹲,“出头”则似功到自然成的飞跃。根深才能叶茂,成功讲究水到渠成,功夫到家了,出头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领导干部要坐得住冷板凳,吃得苦中苦,学会积累和等待,既埋头干活又抬头看路。
7.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凡成大事者,大多都是从最基本、最基础一步步摔打起来的。干部的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人生来就是宰相、将军,不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不接几回“烫手的山芋”,那永远是温室的花朵,成不了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墩苗淬火,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8.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先干一步。为官避事平生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真担当要有真本事。当了领导干部,要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捂着乌纱帽为己当官。
9.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是方向问题,正确地做事是方法问题。方向明才不会背道而驰,方法对才不会事与愿违。只有做正确的事,才可能把事做正确。领导干部要校准航向再出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10.想干的人找方法,不想干的人找借口。没有走不到顶的山,只有找不到路的人。想干,到处是机会;不想干,到处是困难。想干和不想干,检验的是干部的政治品质。想法决定做法,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领导干部要多做可行性研究,只为解决问题找办法,不为避事推责找借口,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恒心毅力,极端负责地做好工作。
11.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人生苦短,难过百年。人一生能工作的时间只有几十年,担任领导干部的时间则更短。风华正茂日,正当奋斗时。担任领导干部,要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个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
12.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干事创业如接力赛跑,自己要跑好,还得接好棒传好棒。领导干部要出尽“建功”之力、不求“功成”之誉,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
13.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领导干部只有发扬工匠精神,始终做到既干之、则爱之,既当好领导、又当好专家,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决不能大而化之。
14.没有执行力,一切等于零。落实之要,重在执行。千招万招,不执行都是虚招。执行是最有力的宣言,执行力也是领导力,执行得漂亮方显真本事。领导干部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强化执行观念、提升执行能力,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成。
15.长计划短安排,当日事当日毕。没有人会计划去失败,但失败总追随没计划的人。事前无计划,做事一团麻、万事成蹉跎。安排越具体,行动越有效。领导干部既要善于做好长远计划,又要注重制定具体的短安排,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16.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表态也要表率。挂帅不出征、表态不表率就是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领导干部不做出样子,部队就出不了战斗力”。示范是最好的领导,行动是无声的命令。领导干部要多用“身影”带动人、少用“声音”指挥人,多说“跟我上”、少说“给我上”。
17.责任有大小,责任心无大小。职务有高低,担的责任也有大小之分,但责任心无大小之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心胜于能力。领导干部对待工作必须始终极端负责,重要的事情要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能玩心太重,不能当“甩手掌柜”
18.贪图省力的船夫,目标永远是下游。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干寻。今天省下多少力,明天就会吃多少苦。坚持了就是神话,放弃了就是笑话。全力以赴才能不被辜负,迎难而上才会蒸蒸日上,坚持到底才是唯一的出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必须用尽全力、一刻不松,久久为功、争创一流。
19.总结反思是前进的阶梯。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进步来自总结,智慧源于反思,好干部是总结反思出来的。大总结大收获,小总结小收获,不总结没收获。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总结反思中拓展认识、提升自我,永不贰过。
20.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勇于追求卓越。不追求高线就守不住底线,小进即满终不满、小富即安终不安。一旦自认为做到了最好,那就是懈怠停滞的开始。领导干部要精益求精、追求更好、止于至善,不安于小成、不留恋过往,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21.实干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有为者。成功没有捷径,付出才能杰出。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干。领导干部要把干事留给自己、把升迁交给组织,做一名潜心静气、积极作为的实干家。
三、好干部是自律出来的(自律的15条)
1.自觉自律是向上向善的永久动力。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之初,性本善,向上向善是本性,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但是,向上向善一阵子容易、一辈子难。领导干部唯有坚持自律、严格自律、自觉自律,才能获得向上向善的持续内在动力。
2.优秀的背后往往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任何人的优秀都是在自律中苦出来、熬出来的。平庸者多自弃,优秀者多自律。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领导干部保持优秀的状态、坚持优秀的追求,就要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始终对党忠诚,一心为民。
3.清正廉洁是最根本的能力。清正廉洁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为官从政,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才是真本事,只有始终清正廉洁,才能至廉而威、至公而信、至严而范。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0,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4.决定自己上限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律。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人即使天赋再高,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不可能做出卓越的成就。自律胜于他律,自律者最自由,自律不分职务高低。勤能补拙是良训。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自律,用好一切时间、精力、能力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敢于超越自我。
5.炼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提高自身“免疫力”,用内心的“阳光”杀死贪欲的“病毒”。
6.律人先律己,言行才硬气。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必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树立良好形象,修己以安人,正己以率下。
7.自律之道在于防患于未然。与其后悔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凡事意识不到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只有善于从坏处准备,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领导干部自律,必须常敲思想警钟,筑牢廉洁防线,防患于未然。
8.心存侥幸必有不幸。侥幸是不幸的开始。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必被贪心误。每次雪崩都始于一片雪花的运动。侥幸得了一时,侥幸不了一世。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必须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始终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戒律,坚决杜绝侥幸心理,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9.守住法律底线,树立道德高线,不踩纪律红线。凡事有“界线”。法律底线、道德高线、纪律红线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干事之需、从政之基。领导干部要守住法律底线,努力追求道德高线,坚决不踩纪律红线。
10.特权思想是廉洁自律最大的敌人。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特权思想一抬头,廉洁自律必失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公器不能私用,自觉摒弃特权思想。
11.贪婪是自己给自己开具的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贪婪是恶魔,可使美好化为丑恶;贪婪是炸弹,可将辉煌夷为废墟。贪婪尽头是毁灭,戒贪守廉方致远。不要贪图无所不有,否则将一无所有。“油水”越“厚”的地方越容易滑倒。为官从政贪恋“油水”,免不了要“栽跟头”。领导干部必须给贪婪戴上“手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做到手不“乱伸”、脚不“乱跑”。
12.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13.家廉连政风,家风系国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管好“枕边人”、教好“膝下人”、带好“身边人”。
14.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自律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律成为好习惯是人生的助推器,能使人终身受益。自律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自律没有完成时。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从严自律的习惯,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自律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做到自律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1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既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也是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中不能动摇的基本遵循。“世情宜淡,立志贵刚。”领导干部必须在清正廉洁上作出表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变色,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四、好干部是教出来的(组织部门角度谈培养干部的14条)
1.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久久为功育人才,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会后继有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领导干部必须用好教育培训这个“传家宝”,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干部人才。
2.人无天习,教则移风。不勤学无以为智,不勤教无以为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教育。培养一个干部的付出比培养一个飞行员多得多,尤其需要抓好干部教育这一环。
3.领导者就是培训者。领导干部不仅是业务工作的领导者,也是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者。抓班子带队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培养部下就等于“提拔”自己。言教者讼,言传不如身教,示范最有力。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旗帜、凝聚力量、引领风尚,以模范行为感召人、教育人、激励人。
4.培养要赶前不赶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刚参加工作的干部就像小树苗一样,需要精心浇灌、修剪枝叶,基础扎实了才能茁壮成长。”育人如育苗,农时不可违,节令不等人。要慧眼发现“新苗子”,精心培养“好苗子”,为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源头活水。
5.教人须从短处补。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教无定式,贵在得法。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教育培养干部,就要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精准开展专题培训。
6.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多受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育人即育己,育人先育己。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干部只有先受教育、多受教育,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才能产生不令而行的示范效应。
7.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根本。达必识其途,至必由其道。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领导干部必须突出重心,学好根本,旗帜鲜明反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落实党的要求,让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8.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端,行端则身清,“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领导干部必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9.既要教世界观,又要教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教育培养要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即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又教会“怎么办”,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0.基层是最好的学校。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基层是难得的人生经历,不要好高骛远。在战争中学会打仗,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沉淀自己、在基层摔打自己,主动到干事最前沿、发展第一线摸爬滚打,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参天大树,不做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11.干部教,教干部。老兵传帮带,新兵成长快。干部的问题,干部最有发言权。干部教干部的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领导干部上讲台,面对面传、手把手帮、心贴心带,在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中,能更好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12.干部教育必须姓“马”姓“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干部教育因党而生、为党而兴,政治性始终是第一属性。必须旗帜鲜明反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落实党的要求。
13.解决问题的干部教育才是最好的干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干部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岗施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干什么就教什么、需什么就讲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14.教不严,师之惰。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严师才能出高徒。教风正才能学风正。干部教育培训要把准一个“严”字,做到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考核。搞好干部教育必须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
五、好干部是夸出来的(人际关系题必用的14条)
1.赞美是人内心的渴望。被认同、被赞美是人内心深处的希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同和赞美,干部也一样。一句恰当的赞美,能影响人的一生。赞美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领导干部要多看别人长处,学会为他人喝彩,称赞他人的每个进步,即使十分微小。
2.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人的成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不断地自我鼓励与外部激励,可以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为持续奋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赞美是一种持久有效的激励,而且是零成本的激励,能够有效调动激励各方面的积极性。
3.做事的信心源于有效的夸奖。适时的赞美、适度的夸奖、适宜的表扬是增强信心、激励担当最有效的强化剂。夸奖无效,信心动摇。领导干部要不吝赞美之词,既要乐于夸奖人,更要善于夸奖人,夸在点子上,多为信心注入夸奖的催化剂。
4.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赏识产生激励,抱怨换来敌视。得到的欣赏太稀缺,天才也会枯萎。数人十过,不如奖人一长。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希望。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赏识,尊重个性、容纳棱角,对待下属要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不苛求人,不抱怨事,从而形成共识、变成共为。
5.鼓励加赞美,白痴变天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卡耐基曾说:“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赞美代替责备呢?”鼓励加赞美是潜能的倍增器。领导干部要学会赞美和激励的领导艺术。
6.善于赞美是一种睿智。真诚赞美比自己优秀的人是一种境界,客观赞美与自己比肩的人是一种胸怀,用心赞美不及自己的人是一种美德。学会欣赏人,才能用好人。领导干部要掌握好真心赞美、乐于赞美、善于赞美这一智慧,多角度欣赏、全方位识别干部,多看潜质潜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7.不吝嘉勉部属的功劳。抓班子带队伍既要严管,更要及时嘉奖勉励。论功行赏,天经地义。这不仅是对立功者个人的褒奖,更是在树立一种良好导向。领导干部要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用欣赏的眼光寻找下属的“闪光点”,赏罚分明,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8.选好人用好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给票子、给面子不如给位子,任用是最好的信任、最好的激励。正确的用人导向会产生“磁石效应”,激发见贤思齐、人心思进的正能量。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领导干部要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9.摆脱偏见,使称赞公平公正。古人云:“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偏见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的对人和事的消极认识。偏见源于无知,只会使对问题的看法“失真”“失实”。领导干部要慎用第一印象,不戴有色眼镜看人,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让称赞摆脱偏见。
10.赞美不是奉承,表扬还需适度。赞美是真诚的,奉承是功利的。赞美犹如煲汤,掌握好火候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好赞美的频度、高度、热度,多些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赞”,杜绝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的“捧”。
11.表扬要公开。曾国藩曾说:“扬善于公庭,而归过于私室。”公开表扬是最好的肯定,可以释放表扬的正效应,树立榜样和标杆,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氛围。领导干部要多在公开场合表扬先进,树立一个典型,倡导一种精神,宣扬一种价值。
12.表扬要及时,过时的表扬是无效的。表扬有时效,才有实效。有研究表明,值得表扬的行为、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受到表扬的时间间隔越短,所起到的激励效果就越明显。领导干部一旦发现下属的行为出色、表现突出,就要及时表扬。
13.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政声人去后,功过群众评。居官当思有去日。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生前身后名”。
14.学会表扬自己,但不能自矜自夸。表扬自己是一种自信。但自我表扬过了头,就容易变成自矜自夸,甚至自大自负。骄傲自满必翻车。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我表扬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切不可跨线越度。
六、好干部是监督出来的(干部监督22条)
1.要自律,也要他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自律是内因、是根本,他律是外因、是保障。自律和他律要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怀自律之心,遵他律之规,做到习惯自律、乐于他律。
2.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吏治清,国运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治不严则无获,治吏之要严字当头。培养造就好干部必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一严到底。
3.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事业有成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自觉加强纪律性。
4.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权力具有支配性、腐蚀性。有权不能任性,善自修者能保其荣。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始终规范用权、依法用权,自觉做到法定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5.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凡“破国法”者,无不从“破党纪”开始。纪在法前,才能管住大多数;纪严于法,才能管好大多数。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党纪比国法严,自觉把党纪挺在国法前。
6.面子再大,大不过党性原则;感情再铁,铁不过规章制度;门子再硬,硬不过纪律规矩。国事无私,政道去邪,法不容情。领导干部必须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利益所惑,坚决做践行党章党规党纪的“明白人”“带头人”“铁面人”。
7.政治监督是最根本的监督。政治监督是首位监督。只有政治监督有力,其他党内监督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干部政治监督,必须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目的,把“关键少数”作为重点对象。
8.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管理干部的关键在于用好干部。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做到人事相宜、人岗相适、尽人之才。
9.监督就是保护,严管就是厚爱。监督与保护、严管与厚爱是辩证统一的。监督的紫丁香凋谢,作恶的罂粟花盛开。多一层监督,就多一层保护。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监督管理的初衷与关心爱护干部一样,都是为了干部成长成才。领导干部既要自觉接受组织严管监督,也要由衷感恩组织关爱;既要注重严格管理,也要宽厚待人,做到宽严相济、恩威并施。
10.信任离不开监督,监督增进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任是最大的关怀,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是激励,监督是爱护,二者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领导干部必须不辜负组织信任、不排斥组织监督。
11.放权不等于放任,放手不等于撒手。善于放权、敢于放手是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体现。但是,放权不等于放任自流,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决策一经作出,纪律就当随行。领导干部必须尽好应尽之责,做到总揽不包揽、领唱不独唱,靠纪律推动决策执行,绝不当“甩手掌柜”“二传手”。
1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所照之处,黑暗无所遁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官清廉,贵在平时。领导干部只有将权力“晒在阳光”下,才能防止权力被滥用,避免腐败发生。
13.动员百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问责一个,警醒一片。领导干部要善于用好“问责”这一手段,杜绝“情有可原”“下不为例”。
14.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树不“修”不成材,人不“修”不成才。干部管理监督“无盲区”,思想、工作、作风、纪律共同构成了干部管理监督的完整链条。领导干部自觉置身其中,接受全方位管理监督,才能茁壮成长。
15.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纲举才能目张,管理监督重在抓关键。抓住了关键,往往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鼓要打中心处,管要管在点子上。越是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领导干部越要带头自觉接受管理监督。
16.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祸患常积于忽微。善治者治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领导干部要有“婆婆嘴”,常念监督经,注重加强“源头防范”,把“脸”红在平时,把“汗”出在日常,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17.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量化代表着精准,量化就是为了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干部管理监督是具体的实在的,必须科学量化、精准施策,杜绝大而化之、笼而统之。
18.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制度是干部管理监督的根本保证。列宁曾说:“把希望寄托于优秀的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人不以制度则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领导干部只有严格遵守制度、执行制度,才能管住自己,管好全局。
19.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执本而末自从,绝源而流自断。万化根源总在心。个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思想根源上的问题。理想信念是“总开关”,纪律规矩是“安全阀”。标本兼治,重在固本培元。领导干部必须着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
20.习惯在监督中工作,乐于在监督下成长。习惯被监督是修养,乐于被监督是境界,习惯并乐于接受监督反映的是底气,体现的是担当,传递的是自信,彰显的是胸襟。领导的本质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接受提醒和监督,常听、常警、常新,才能健康成长,必须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乐于在监督中成长成熟。
21.长管长严,警钟长鸣。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严管才是真管,长管才是真严。管理监督干部,既要敢管敢严、真管真严,更要长抓不懈、长管长严。领导干部接受严管,只有久久为功、永不懈怠,才能一严到底、百炼成钢。
22.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践行初心无穷期,担当使命无止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使命更须时刻牢记。领导干部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经常回望初心、砥砺初心,激励使命、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