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融合,连西贝都“不务正业”地卖瓜了,而且还卖得很好!
前几天笔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晒西贝莜面村的蜜瓜,好一顿猛夸,看得我都馋了。西贝不是吃饭的地方吗?怎么还卖上瓜呢?
过了两天我好奇地去到一家西贝门店买瓜,却被告知没有了,店员表示这个瓜一年只卖15天,而且还需要提前预订。
西贝是如何跨界卖瓜的呢?
西贝不务正业卖瓜,一个瓜69元,只卖15天
要说起西贝卖瓜,今年都已经是第七年了,而且每年只卖十五天。好好的餐饮企业怎么就卖起了瓜来呢?
首先,西贝卖得瓜产自瓜州的戈壁白兰瓜。
甜一直是白兰瓜的最大特点,而瓜州的戈壁白兰瓜品质又特别突出。瓜州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白兰瓜高于14度的甜:每天日晒超过15小时,昼夜温差可达18度。
在瓜州白兰瓜优质品质的基础上西贝还要进行严格的挑选。为了保证瓜的质量,西贝要求一根藤上只长一颗瓜。在每五颗瓜里只挑一颗,甜度低于14度的不要,重量低于2公斤的不要,表面纹理不均匀的不要。
西贝的瓜价格高于10元一斤,比一般的瓜贵上不少,但每年都不愁卖,一预售就能收到大量的预订。而这些预订的大多是老顾客,都是尝过西贝的瓜后觉得物有所值的。说起吃这个瓜的感受,大家都只有一个字:“甜!”
先预售,通过全国的门店来卖瓜
西贝为什么卖瓜卖得好?因为好吃?当然不是!
单纯讲口感,比西贝的瓜好吃的大有瓜在,但谁都没有西贝的200多家门店。
首先,西贝卖瓜是依托了门店的大量流量基础,主要的销售人群还是那些每年都会买并且提前预定的老顾客,有着较为固定的客户,西贝莜面村在卖瓜上其实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流量入口和平台的作用。
来吃饭的客户一般都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或者对西北大地有情怀的人,这些人对69元一个的白兰瓜都是可以接受的,正是白兰瓜的用户群。
所以在大流量、不错品质的基础上,西贝在餐饮店里卖瓜才能大获成功。
和餐厅合作卖米,收获了3万会员,年销上亿
其实我们的堂友里也有这样尝试跨界销售的,只不过他做的就更加精准清晰了。
本该如此是专做五常大米的公司,最开始是通过电商和商超渠道卖米,但是销售非常不理想,而且运营成本极高。
后来,本该如此调整了商业逻辑,好的产品只卖给需要的客户。
不像西贝自己有巨大的流量入口,本该如此做推广就采取了跨界合作的方法:和全国各地的高级餐厅合作,高级餐厅的客户一般也都是本该如此的潜在客户,所以这种合作推广也是比较精准。
在吸引力一群较为稳定的客户之后,同时做会员制的销售模式。
精准的客户群体形成了他们做会员制的基础,会员制最重要的就是获取稳定精准的会员。本该如此采用跟餐厅跨界合作的方式,获取了一批忠诚的客户。
经过两年时间,通过这个模式,本该如此已经有了3万会员,年销上亿不成问题。
跨界无处不在,在“震轩”美发店卖蓝莓,一天上千单
“震轩”,很多人应该知道,国内比较出名的美容美发连锁店。
前段时间,财哥跟一个做蓝莓的堂友聊起,羡慕他们的蓝莓入驻盒马,价格比佳沃还高,销售还很稳定。他说他更羡慕另一个做蓝莓的——
这个做蓝莓的新农人,以前从事的行业就是美容美发行业,在这个行业已经积累很好资源,但阴差阳错做了生鲜。
最开始他只是想着帮亲戚卖卖蓝莓,没想到客户反馈很好,后来干脆一个个打通“震轩”的客户群,专做高档水果团购。
以蓝莓为例,高峰时期一天卖个上千单,价格是普通蓝莓的2倍,利润比走正常渠道更高。
新农堂堂评:
跨界跨界,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不能盲目跨界。
西贝卖瓜,餐厅卖米,美发店卖蓝莓,各种跨界,貌似很不靠谱,但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客户匹配性!
西贝卖得是西北的瓜,高档餐厅卖五常大米,震轩卖美容功效的蓝莓,卖得东西跟原本客户是匹配的。
但有个问题,餐饮美发跟生鲜供应链是不一样的,合作比单干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