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我们生活其间,世事纷繁复杂,理不断剪还乱。怎么才能处变不惊,简洁高效的处理各种事情?这是需要一点方法的,那就是重点论。
何谓重点论?重点论是指我们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坚持辩证的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但是在兼顾两点论的情况下,还是要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重点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只会有一个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会有两个,有了两个就是均衡论,均衡论会使你迷失方向,走向错误的道路。
举个例子,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撼动了大秦江山,随后形成两股主要的革命力量,就是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最后要有一个人出局,那么是什么来做决定呢?不是天意,是人的思维。刘邦本来处于劣势的一方,但他能够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夺取天下,搞死项羽,所以在韩信向他要齐王之位的时候,他能很爽快的答应,在项羽拿他的家人做人质的时候,他也能不为所动,可能这些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但是这些足以证明刘邦有着坚定的重点论,其他的都在为这个重点论服务。再看看项羽大哥,这个人带有明显的江湖义气,重感情,讲义气,目标不明确,做事没重点。在楚汉之争中,本来项羽处于绝对优势,有无数次机会只需把宝剑轻轻的在刘邦脖颈划过,天下便趋于平定,就这么简单的事,项大哥思前想后顾这顾那,最终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难怪有人说,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一点都没错。
做事贵在淡定,不为外物所扰,也许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很吃功夫的。首先要经得起舆论的说三道四,有句俗语说舆论是婊子,你不能把她看的太重要,就是说你要坚持在外界的干扰下不动摇,因为舆论这东西,朝令夕改没个准,所以最后还是胜败论英雄,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还有个例子,我们看一下三国时期,刘备是如何走向失败的。刘备早期有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为大将,开创了西蜀基业,本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本条件,就等着一个机会,但是刘备没有坚持住。三国时期,就国力而论,魏国最强,吴蜀次之。当初诸葛孔明定下的孙刘联合,共同伐魏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刘备在自身实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有点飘飘然了,觉得先把进攻的策略放在东吴也未尝不可,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落得个白帝城托孤下场。这个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不能不引以为鉴。
说说当下我们天朝的周边形势,也是这个道理,当前天朝的重点是什么?不是挑起矛盾,不是和谁去打架,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发展。我们的重点是发展,并不和任何一个国家有深仇大恨,所以做任何决策之前,我们都要衡量一下怎样做才对发展有利,而不是做些无谓的义气之争,凡是头脑一热做出的决策,没有不失败的,所以有些喷子的话我们采取不理会的态度,坚定的搞好发展这个核心要务。
从发展这个核心出发,就不难理清我们的对外关系处理的方式。就拿菲律宾来说,从阿基诺三世上台开始不断找茬,我们据理力争,同时在行动上切实做出配合动作,但我们始终保持淡定,没有因为阿基诺三世的叫嚣而采取武力,最终我们处理好了中菲关系,包括最近的中印对峙也是一样,这些矛盾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保持了淡定。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一个道理,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先要和自己的核心目标比较一下,这些问题哪个是重点,那些是非重点,有了重点论我们才能无往而不利,希望朋友们都可以生活更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