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一篇公众号,里面谈到《妈妈是超人》伊能静和秦昊那一集的一些细节,暴露出夫妻之间的沟通问题:孩子因为被围栏撞到了头大哭,伊能静略带不爽地说:“撞到了,老公。”她的言下之意是希望秦昊能走到孩子身边安抚下孩子,而直来直往的秦昊却没能理解,给了个令伊能静无语的回答:“对呀,撞到头了。”如果伊能静能开门见山地说:“老公,孩子撞到了头,你去安慰她一下。”这样的误会是不是就没有了?
文中谈到,类似的沟通问题在伊和秦之间还有很多。
看完文章,真的只能感叹一句: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说明了男人和女人的脑回路确实生得不一样,也说明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亲密的夫妻之间,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技巧。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神奇的沟通书里,讲了三个神奇的沟通法则:
只观察,不评判;
只说感受,不说看法;
只请求,不命令。
前些天孩子生病了,我心情很烦燥,老公打电话安慰我,我气他在我需要的时候不在身边,只会无关痛痒地说“辛苦了”,于是抱怨道:“你总是这样,我需要的时候从来不在我身边。”
书中谈到,如果你的话里总是出现“从不”、“总是”、“经常”、“很少”这样的语言,你就犯了第一个错误:随意评判。所以,我们接下来又不可避免地争执起来,最后,我愤而挂断了电话。
如果我运用上书中的第二个沟通法则,把对他的评判改成谈自己的感受:“老公,你不在身边,我觉得好累,好无助,孩子生病的时候,我很想有个肩膀可以给我支撑”,老公是不是觉得好受许多,而且更加心疼我呢?而最后我们也不会闹得不欢而散,给我疲惫的心火上浇油了。
昨天晚上,女儿想让我画米奇和米妮给她涂色,她说:“妈妈,给我画米奇和米妮,我好涂色。”我听着这口气不对啊,怎么有命令的感觉。专家们都说: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看来,平时我对他人用命令的语气用惯了,孩子是跟我学的。
要改正错误,就得用上书中的第三个技巧:只请求,不命令。
在听《职来职往》杨萃先老师的《职场36计》里,她谈到了一个沟通的“WWRO请求技巧”:
第一个W,what,指的是发出请求的时候,要开门见山,直接说清楚“我要什么”;
第二个W,why,列出理由123;
第三个R,recede,后退一步,就是让步转折,帮助别人列出可能拒绝你的全部理由,然后转折,提出解决方案,消除别人的担忧;
第四个O,options,给出多个其他选项,如果你只是提出一个请求,那还是要逼着对方说Yes or No,如果多提供几个选项,对方就更容易答应你。
其实,这跟《非暴力沟通》第三个技巧中给出避免命令的小窍门有异曲同工之处:说清楚你的请求和请求原因,对应第一、二个“W”;多问一句:“我表达清楚了吗”,确认第一、二个“W”;没满足时理解对方为什么拒绝,对应“R”、“O”。
看来,我得好好修炼我的沟通技巧了。
最后,奉上我给女儿画的丑丑的米奇,博大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