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初中的儿子因为按户籍地分上的公办学校很一般,所以让他考了个本地最好的民办学校(名校),所以寄宿也是必须的。
作为母亲,我并不极力赞成儿子去寄宿,做父亲的对于培养儿子的独立和适应性的想法向来都比妈妈要坚定。
因为对儿子的了解,他并不属于学习很主动积极的,虽然生活上适应能力还可以,但也不属于发育得较早,比较早熟型的,我当时担心的问题果然还是出现了。
那就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刚开学的两个月,根本无法关心学习成绩的事,因为每周回来都要跟他清理情绪垃圾,安抚他,因为和同学或室友之间的不愉快,被老师罚,自己觉得委屈。
回来问他:“这周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吗?”“没有”一般直接问他就会直接这样回答,但只要对他的学习有一丝责问时,他就会爆发,统统跟我发泄出来,这种情况我一般也只能先听他发泄,然后认同他的感受,等他平静下来再跟他分析。
所以寄宿并不是只有孩子要适应,家长也要适应。周末在家的一天半,我几乎是使出洪荒之力来陪他,好在我们和儿子之间的相处不是要求很高型,我也不是那种很强势的妈妈,有什么事他都愿意跟我说,也能接受我跟他讲的“江湖规则”,毕竟是男孩子,不打不相识,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他已和同学打成一片,习惯了他的班级,有喜欢的同学和老师。
这只是生活上,学习上就操不上心了。学校时间管理很严格,几乎没有很多空闲的时间,这一点又好又不好,锻炼的时间能挤出半小时,除了体育课,大课间操,洗澡吃饭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学习有压力的,积极点的,为了提前完成作业,晚自习有时间培优提高,会缩紧整理内务、吃饭和课间休息的时间,可以说是争分夺秒,这点我的孩子做不到,也不会做,我太了解他,我们也不会要求,因为要求了也做不到,只能等他慢慢来,学习这件事只有孩子自己想学,有这种内在动力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快走得远。
我想对有想法给孩子寄宿的家长们说的是,如果不是实在没时间陪孩子,就让他多跟你们在一起吧,上大学18岁,基本就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烦”你们了,成年前的几个关键期很重要,孩子在长大,父母也要不断成长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那些想要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女士就明确地反对寄宿制,她认为如果父母和孩子隔断开了就能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的话,那么孤儿院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阶段的三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的身心都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敏感、焦虑、困惑、好奇都会交织在这个时期里,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予一定的指导。
尹建莉老师也曾经将自己的女儿送进过寄宿制学校,后来她发现,三年的寄宿生活,给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
为此,每次聊到这三年生活的时候,她都觉得内疚万分。
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自己多学习,能用行动表达我和孩子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
而不是一周回来,我只能告诉她我打了麻将,追了剧,买了衣服和包包。哪怕是学了两道新菜,等他回来做给他吃,画了两幅画,写了一两篇文章,跑了多少公里。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