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朋友以神秘的口吻要我听一首歌《那年的情书》。打开雅虎音乐搜索,演唱者:江美琪,一个我不太熟悉的歌手。我拿起耳机…….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
思念还有多少煎熬
偶尔清洁用过的梳子
留下了时光的线条
你的世界但愿都好
当我想起你的微笑
无意重读那年的情书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诗句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
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
这样才好曾少你的
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沉浸中,朋友已来到我的身旁:“感觉如何?”她问。“我喜欢那歌词。”“你们在谈什么?”一位稍年长些的同事凑了上来。她说:“嗯,真不错,很真实,贴近生活。”是啊,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我打开音响,我们在歌声中,沉默……..。
过了许久,我依然隐隐的听见朋友在哼唱那首歌。也许她想到了什么,也许她正经历着什么。我努力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
午间,她们都睡着了,静得只有空调外机在嗡嗡作响。我在梦中忽的记起“那年的情书”。
情书,是情感最朴素的媒介,是最动人的爱的宣言。
而情书于我,有着另一种内涵,它是我的教材!我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在写文章前喜欢翻阅情书。纸会发黄,情不退色,字字言言都是情感不竭的源泉。而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饱含真情,才能思如泉涌,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积,而是情感的喷薄。
然而,在不禁意间,我的文字失去了自我,捕捉不到我的风格,只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对于这种文字的风格,已无法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评价,只是熟悉,熟悉到极点………
曾不止一个人说,欣赏你的文笔,感动于你细腻的情感。其实,“忧伤的”都是感动的。
他们喜欢的,感动得是自己,是他们自身的情感决定了共鸣,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与你无关。而这些笔者内心中的矛盾,无奈,彷徨,迷惘是别人的喜欢和感动无法到达的。在别人的喜欢和感动过会还剩下什么?对,只有你自己!一切依旧,还有你的生活………。
谈到情书,我想到情圣。
圣者,贤能也,崇天之峻,尊帝之称,定有超出一般之处。李白为“谪仙”,人称“诗仙”,说是“仙”,实则酒醉人生,只听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即是“愁”,愁成人生!杜甫仅次于,都道他是“圣”,谁知,“穷年忧黎民”,“致君尧舜上”。“忧”字当头,愁绪断后。
情圣者,鄙人愚见,两类耳。一则,仰慕者众多,真情者不乏,然皆不入圣之法眼,终慕者自去,圣者独行。二则,亦慕者云集,然圣意自揣,择其善者侍其旁,终卒相与欢。然圣者皆好择其前者而为之,何也? 只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乎?
吾诚请辞为圣,只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