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只要五步》——作者下地宽也,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国誉文具株式会的高级培训师。本书结合图解,告诉我们最简单易行的逻辑思维法。
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虽然说明很详细,但对方仍不理解或者牵制到利害关系就常常产生纠纷,实际上,都是因为没有逻辑思维技巧。逻思维法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在开展日常工作中会用到,比如报告、联络、指示、建议、说明、提案、交涉、会议中的发言、事故应对等场合。用逻辑性语言,必须有结论,因为无论传达什么信息,都是为了让对方知道“结论是什么”。如何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法,书中从五个步骤说明。
一、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
“论点—结论—理由—行动”——让表达更容易被理解,让沟通清晰有条理。
1、找到论点,开始你的谈话。
所谓的“论点”就是“接下来谈话的内容是什么”,一般由“情况+问题点”构成。要避免“论点”含糊不清,比如“关于加班”,这只是说了一个笼统的主题,改为“最近,年轻员工的加班时间增加过多了,该如何减少他们的加班时间?”会更清晰。在思考论点的时候要注意主题和W、H系疑问句,比如,关于加班(主题)想要表达什么?why"为什么加班时间会增加这么多?”、how“如何做才能减少加班?”、what“在目前的加班情况中问题是什么?”、when“都是在什么时候加班的?”、who“谁经常加班?”、how much“加班所耗费的成本有多少”。这么多的论点,需要提取出有意义的,可从w、h的疑问句中找出,有意义的论点应该是“能联系到行为的问题”。
2、把你最想说的作为结论
结论是论点的回答,即:论点明确,结论也会变得容易阐述。在工作中,常用的论点主要是“提出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因此对应的结论模式为“问题是XXX”、“原因是XXX”、“解决方案是XXX”。论点和结论无论先决定哪个都要成组来考虑,避免两者之间的偏离。值得注意一点,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比如论点“为了摆脱赤子,首先要做的事”,结论“全体员工只能加倍努力”,这种结论属于概念过大无法抓住重点,需要具体地说:应该着力寻找潜在客户。结论放在前面说,让人容易理解,放在最后,听的人容易疲倦。
3、“金字塔”形理由,更牢靠
3个支撑结论的理由,构成“金字塔”形状,这就是金字塔图。举一个例子,结论“推荐牛肉盖浇饭”,理由1是美味,理由2是廉价,理由3是快速。当有3个理由来支撑结论时就比较牢靠。如果理由很多,最好采用分组的方式,把相似的信息整合。认同感不强的理由,补上“理由的理由”,即用数字或数据、过去的事例来支撑。
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人信服呢?一般来说,“数字/数据”是最可靠的,然后是“一般常识”或“事例的积累”。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理由是否恰当,理由不当经常出现这3种情况:一是用“个人的想法或感想”的情况,比如:结论是“没问题”,理由是“我会努力的”。“会努力”是个人的想法,这作为理由显然是不行的。二是用“语言的反面/换个说法”的情况,比如:结论是“相信他没有问题”,理由是“可信赖”,“可信赖”是“能够相信”的另一种说法。三是“因果关系含糊不清”,结论是“若着装随意,业绩应该会提高”,理由是“服装随性的公司业绩比较好”,“着装的自由度”和“业绩”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4、明确“由谁来做何事”,让结论和行动联系起来
在实际工作当中还需要在最后加上具体的“行动”,如果给出结论不决定“行动”,谁都不会去做。阐述“行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自己的行动必须有“具体的行动”和“明确的时间轴”,二是关于对方的行动,需要有谅解、建议、具体行动中的任意一个。
二、把理由连接起来——“串联型”or“并列型”
1、通过找出理由的共通点推测结论的是“并列型”
并列型是列举数个事实,从中找到共通点,得出结论的方法。它的特点就是结论终究只是个推测出来的内容,优点在于同时列举数个理由,即使有一个理由不充分也能凭借剩下的理由来支撑结论,比如:理由1新人A不打招呼、理由2新人B不用敬语、理由3新人C衣冠不整,结论是“今年的新人不懂礼仪”。缺点是显得主观和经不起例外。
2、依照一定的规律得出结论的是“串联型”
串联型是将移发生的事实和与其相应的某一规律进行组合,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如果已发生的事实和依据同时没有问题,结论必然成立,但表达方式上稍微严格。运用“串联型”的表达,前提(规律或一般结论)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比如:理由1(事实)营业部的新人A不会和客户打招呼,理由2(规则)连根客户打招呼都不会的员工不能去见客户,结论“营业部的新人A还不能去见客户”。缺点是若依照的规律有错则全盘皆错,常有的是“规律解释错误的情况”和“对方无法认同这个规则的情况”。
三、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何为无遗漏、无重复?举个简单例子,男/女、过去/现在/未来、新顾客/既存顾客、国内/海外、春/夏/秋/冬......这些都属于没有遗漏、没有重复,这就是MECE分析法。
有遗漏的情况,比如要实施问卷调查,并将调查对象分成“营业职位/技术职位”,其实调查对象就漏了“一般职员”。有重复的情况,比如在问卷调查中设置一个题目是“选购商品时在意的是什么”,其选项有“设计、功能、价格、性能、品牌、形状、颜色”,其中“设计和形状、颜色”“功能和性能”都存在重复的地方。
用MECE分析法的分类主要表达方法有两种:树状图和矩形图。树状图是把认为重要的切入口放在前面说明,然后按照大、中、小分类区分,适合切入口多的时候。矩形图是在横轴和纵轴上填入项目,适合结构简单的表达。
MECE分析法的4种制作方法
1、“某事和某事之外”分类,比如:国内和国外、自己和他人、已婚和未婚,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和其他,比如: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
2、“要素分析”分类,比如10岁以下、10岁年龄段、20岁年龄段、30岁以上,水产、农林、矿业、建筑、食品、纺织......把可以看出全貌的事物像切披萨进行分割。
3、“过程”分类,比如PDCA,过去、现在、未来...找出问题点,按照过程的顺序思考后会比较容易找到。
4、“公式”分类,比如:利润=销售额-费用(提高利润的方法只有提高销售额或者减少费用),费用=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减少费用只有减少劳务费等固定费用,或者减少材料费等变动费用),从公式中可以找出切入口,有效避免遗漏。
用对方能够信服的理由进行MECE分析,如何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找到对方感兴趣的理由?首先是找出所有能够想到的、能够支撑结论的理由,这叫作“选项MECE”,接着从这些选项中选出能够让对方认可的、必要且充分的理由,这叫作“认同MECE”。
四、运用“树状图”分解深挖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容易马上就去思考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叫作“how思考”,但如果我们按照以下顺序思考“问题(what)—原因(why)—解决方案(how)”,这种思维方式属于“why思考”。原因不同,解决方案也随之不同,因此建议使用“why思考”。
为了找出原因需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原因是什么?深挖原因。利用why树状图和how树状图来对构成要素进行分解。
五、运用“矩形图”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1、3个以上评估项目使用矩形图表。
2、2个评估项目使用十字矩形图。
得出结论后,试着写实行计划。
简单的5步,需要在日常中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的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在我工作当中,存在在大量的沟通协商,拿出解决方案。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如何能清晰表达,向各部门沟通协调,如何能顺畅。是时候要改变逻辑思维,先why思考,利用MECE法深挖原因,再how思考,深挖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图”的理由,通过“论点-结论-理由-行动”的表达方式,来完成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