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五
---学习课题及其构成的心理学透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我们顿悟了学习课题这一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学习课题是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中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满足情感需求。因而,学习课题的科学设置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什么是学习课题
所谓课题,按照辞书的解释有三层意思:所分配的问题;要求做出研究、解答而出的问题;义务。在发展心理学中有“发展课题”的术语,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课题分析”的用词。学习课题是应当接受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或信息,这种课题往往是经过学生学习“教材”的方式展开的。在这种场合,至少会发生两个事件:一是理解课题,弄清楚究竟是什么;二是必须产生解决课题的意识,这就是理解与动机的问题。
如何看待学习课题?可以说,牵涉到学习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奥苏贝尔和罗宾逊分析了构成学习课题的四个变量,第一,课题的大小;第二,课题的难度;第三,步子的大小;第四,进度。这些变量依存于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业成就度、智力、动机作用等诸多要素。从难易度的角度来说,过分简单的问题不会构成课题。对于简单的问题若要使学生构成课题,其条件是如何提高动机作用,这是完成课题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复杂的课题,要使学生完成它,首现得使之理解课题的内容,在这种场合,课题的认知重于完成课题的动机。因为不理解课题内容,解决方法不明,即使动机再高,仍然无助于课题的解决。因而,在简易课题与复杂课题中,动机作用的质是不同的。在简易课题的场合,外部动机是重要的;在复杂课题的场合,内部动机是重要的。学习课题内容本身使学习者发生兴趣,这种兴趣便成为他克服课题的困难、完成课题的动机。这种方式的课题解决是同课题内容的理解与习得同步产生动机作用的,因而是学校教育中最理想的学习形态。所谓使学生构成学习课题,必须蕴含两个涵义:使之对课题内容有适当的理解,并且产生解决课题的动机。
当集体成了追求共同的目标合作解决课题时,就是“集体课题解决”。“集体课题解决”同“个体课题解决”密切相关。学生在着手解决课题时,必须具备解决课题的动机;具备认识课题、理解课题和探索课题的技术;还得产生出对课题的自发的、积极的解决行为,并孜孜以求。
二、学习课题的解决过程
一般认为,学习课题的解决分为几个阶段。理解问题、收集资料、假设与可能的解决、评价假设、试验与验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课题的复杂性与难度不同,学习者的认知与动机作用也会不同。可以认为,其复杂性与课题的量会有从0到无限大的变化。课题的完成可以无一例外的视为从完成课题之前的初始状态到终结时的目标状态的变化过程。把引起变化的因子称为操作因子。可以认为,复杂的课题是操作因子的众多数量及其组合,不过,即使操作因字数增加,倘若是同一操作的反复,对学习者来说是既知的,也不能说是“课题解决”,只能说是练习题。相反,倘若操作因子只有一个,但对学习者来说不是既知的,可以认为在许多场合这种课题将成为难题。一般来说,课题解决大体分为:再生性课题解决与生产性课题解决;试误性课题解决与顿悟性课题解决;直觉性思维课题解决与反省性思维课题解决。
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很难离开了情感与需求而产生。学生必须认识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随后伴有操作,以引起朝目标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谓之“学习动机”。当确认了操作结果是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安心感与满足感。与电脑不同,人们伴随学习课题的完成,不仅有认知性的变化,而且有情感性要求的变化,否则就难以完成课题。这种情感性要求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其测定困难,至今尚未充分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具体探讨学习课题必不可少的作业。
凯勒和苏朱基综合了种种的动机理论用于分析科学过程,倡导了学习动机的ARCS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学生的动机作用有四个要素:第一是“注意”,是好奇心与注意的持续与维持;第二是“适合”,使教学活动切合学生的重要需求;第三是“确信”,学生通过学习确信成功,而且拥有更进一步的期待;第四是“满足”,对于学习成果给予强化---赞赏,也包括对于学习成果的内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