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冲动努力的为一个终极目标而奋斗,却没有意识到所有预测的满足都是相关各方面进步的结果,而当终极目标达到后,所有的预期的满足可能会变成不满足。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移转,货币从一种支付手段演变成为了一种目的。而数字加密货币本身,是加速这种目的性还是能够逆转,使货币回归本真到一种支付手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支付手段?
——以社会学视角窥视数字加密货币
2008年以来,随着复兴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原始的货币及支付方式引发了人们的探讨和反思,金本位的货币价值体系正在遭受挑战,由互联网衍生的新型货币——比特币等一系列数字加密货币带给了人们一种新的视野和选择。
在全球化背景下,货币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从一种交换介质演变为在全球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有生力量,齐美尔认为世界分为实在的世界和有价值的世界。“实在与价值是两个独立的范畴,通过人们的观念物化为镜像。”
事物的价值不能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因为价值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事物价值不是因为它的物质性,而是源于它的方向,这方向取决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度。我们不能创造任何的物质、任何的能量,它们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只能发现、并转化它们。而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将客观世界转变成价值世界。
价值是通过无价值的事物延伸,极大的扩张了价值的范围和其实用性——这是以个体不断上身的理智力和群体的组织性为前提的。
没有人会傻到用有价值的东西交换没有价值的东西,除非他有可能将后者变得有价值。
一、货币的内在价值
问题引论。
一种度量工具,首先要与被度量的事物具有同样的性质,比如,测量长度的工具本身需要具备一定长度,测量重量的工具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重量,测量空间大小的工具本身是具有维度。那么是否意味着,测量物的价值的工具,也必须具备价值属性呢?
这是一个看似理所当然的推论。货币形成的真正标准,正是它脱离本身材质,形成一种符号之时。当金银取代贝类、死老鼠等实物(通常人们把最需要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变成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时,金银本身还不具备完整的符号属性,当它全然褪去自身的材质属性,彻底成为一种符号时——事实是纸币取代了金银完成了符号体系的建构,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才产生。货币这种“将质变量”的奇特功能将物抹在一个平面上,量化物、抽象物,这才是货币的本质属性。
既然,货币本身只是一个符号,不管其形式是实体也好,还是纸币也好,那么一串代码、一种严密闭合回路体系为什么不能取代纸张,成为新生活方式的货币呢?
除去“货币”符号本身,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项开源的去中心化运动。比特币是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这种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包含了密码学、经济学、政治学、货币学、社会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二、社会互动
早期的社会互动,催生了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功能。“社会互动及其结晶为特殊结构:买者、卖者与社会统一体——作为货币交往贸易的社会学前提——的一般关系。”人们最初的交换方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发展早期,人们将货币的量和交换物的价值对等。要买大宗物品就须用大笔的货币,要购买一定长度的鱼就需要一定长度串起来的货币贝类。文明程度较高地区或者时期,量的不对等让权力、意义与价值对等。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所有社会构形的起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历史起源仍然晦暗不明,但不管怎样,一种系统的发生学分析一定要从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关系出发,即使到了今天,这种关系也仍然是无数新的社会构成形式的源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交子。随着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背景下的纸币诞生了。统一、政权、强制力执行,因为纸币本身不具备价值,传统观念认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流通,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而这种观念的弊病是诱发货币的通胀和紧缩。集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无法阻止中央机构(央行)继续滥发货币的脚步。这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诱惑。
而互联网的新宠——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产生机制和自证模式,很好的规避了上述弊端。根据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中的建议,似乎已经出现了“最好的货币”,当然还需要长时间的检验。
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
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肯定了货币从物质意义货币到功能意义货币的发展过程,货币的功能意义对社会条件具有有极大的依赖性。所以,平衡事物不仅要平衡该事物本身,还应该平衡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平衡这两个事物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通过判断关系相等还是不相等,把它们统一起来。
货币不仅是一个例子,还是这种能力纯粹的化身。
社会互动中,货币的意义仅仅是在于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它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达到这一点,是因为人类的智力不断得到提高,人的智力可以让两个本身不相等或者不相似的事物之间形成对等关系。
最初货币行使其职能时只有直接性和实质性的形式,后来这种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观念形式。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在起作用,而这种观念包含在一种代表性的符号之中。“符号性”就是象征意义,符号形式包容、浓缩、表现生活经验。
例如当今社会,想要利用国际象棋的模拟来抹杀战争。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倘若有一天,在社会冲突之下,创造出一种完全的模拟战争的游戏,包含着军备力量、偶然事件、指挥者智慧等方方面面因素,或许有一天可以消灭战争。以游戏代之。
三、文化悲剧
货币本是人类为了生活的便捷而发明出来的社会工具,有了货币之后,人类从繁重的物物交易中解放出来,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人类渐渐被货币经济所异化。货币成为独立的经济力量,自成系统,慢慢主导了人们的生活。个体对现实目标的追求,也被货币经济代入平面内,形成了对金钱本身的追求。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截然相反,与身边丰盛的物相对比,正在走向单一枯燥的平面,越来越单调贫乏。文化悲剧就在于我们的个人能力无法跟上客观文化扩展的步伐,我们注定越来越不理解我们所创造的世界,而且会越来越被我们创造的世界所控制、所奴役。
当然比特币等系列数字加密货币并没能跳出货币本身的桎梏。也只是一般等价物的符号化多元形式的体现。事实上它不能解决文化悲剧的命运。
社会的整合功能是为了让社会的整体性得以实现,而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凸显共性的主导型,从而泯灭个性自由。当个体处在高度系统化的社会生产之中,他们的社会作用就是去人格化的——绝对服从。高效率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单一化。流水作业最能体现人的单一化。这种效率型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把人单一化,个体不能够追求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以牺牲个人的自我个性为代价,来实现社会高速发展。
社会生产是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分离的主要原因。社会生产忽略社会个体的个性发展,极力主张去个人格化的机械化生产。而货币则加速了这个生产过程,同样作为社会化个体和社会交互过程的纽带。货币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更是生产分工的策划者。货币就是棋盘上的线条,用自有规律和长短来决定作为妻子的社会个体的走向,棋子与棋子的关系更是与线条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棋子的社会个体是没有自由的。由于这些货币构成的社会关系空洞化了社会个体的个性思维,使其成为文化悲剧的傀儡。
个体自由有两种对立形式,物的束缚和人身束缚。人们通过对物的占有来满足自我,通过对物的占有、使用、处分带来意愿满足的自由感。
人应当与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正是由于人与物之间有了距离,才产生了价值与美。人只有克服这段与物之间的距离才能得到价值与没,他的实现手段就是货币。
恒定和运动是理解世界的一对范畴。彩虹是恒定的,但是水分子却一直在改变位置。货币是一种纯粹的运动,也是一种运动的载体,它一直处在离开任何既定地点的自我异化中,因此形成了它存在性的对应物,直接否认自身的存在。
货币象征着世界绝对的动态特征,而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货币更明显的象征物了。货币的意义就在于它会被花掉。当货币静止不动的时候,根据它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它就不再是货币了。货币偶尔出现的静止状态,是因为人们期待它能再次流动。
参考文献:
《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齐美尔 林荣远译 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