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师死后,谥号为曲沃桓叔。他的儿子「鲜」继承他的遗志,成为了曲沃的伯主,继续与翼城方面抗衡。曲沃伯鲜又被称为是曲沃庄伯,他在位期间,又发动了两次代翼战争,每当胜利在望的时候,总是被来自外部的力量所干预,最终还是功败垂成。
第二次代翼战争
春秋早期,周王对于诸侯的约束力降低了,无法号令诸侯,反而处处受到诸侯的牵制,天子所肩负的征伐蛮夷的责任无法开展。而各个诸侯国也忙于养兵自肥,无暇顾及戎狄对于中原的侵扰。先前晋文侯在位的时候,代替周王行征伐之事,还能稍微约束周边的戎狄。但是文侯死后才几年晋国就陷入了内乱,翼城方面和曲沃方面都只忙于内斗而不再理会戎狄,戎狄就猖獗起来了。
而对晋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活跃于晋国东部山区的赤狄,赤狄部落不断骚扰,严重的时候竟然能够打到翼城的城墙根下(竹书记年“狄人俄而侵翼,至于近郊”)。这对翼城方面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搞得翼城方面内外交困焦头烂额,间接地削弱了翼城方面的实力。
而曲沃方面一心投入生产,恢复实力,似乎没有受到赤狄太大的骚扰(很怀疑赤狄是不是他们招来的)。曲沃庄伯经过七年的准备,于公元前725年10月再次发难。
此时翼城的君主还是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与曲沃庄伯之间是堂叔侄的关系,血缘亲情已经疏远。曲沃庄伯已经无视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不再像他父亲那样遮遮掩掩,他直接撕掉了挡在他们中间的遮羞布,做起事来也是心狠手辣。这次,曲沃庄伯的军队直接攻入了国都翼城,他的堂侄晋孝侯也在乱兵中惨死,成为了内战以来被杀的第二任国君。
为了能够一举攻破翼城,他们事先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战事也如其所料,进行的极为顺利。经过时间不长的攻坚战后,曲沃方面很快就对翼城实行了有效占领,翼城贵族作鸟兽散。一切皆在掌握,曲沃庄伯摆好了酒宴,就等着周王同意派人来册封了。
可是千算万算,曲沃庄伯还是没能料到,翼侯的死忠粉竟然那么有志气。几天之后,他们从西边的邻国荀国搬来了救兵。就在他们饮酒作乐庆祝狂欢的时候,猴子请来的救兵从天而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眼看着到手的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曲沃的小鲜肉内心是崩溃的。可是事已至此,谁让自己没多长个心眼儿呢!他们只好仓促地撤回曲沃,第二次代翼战争就这样又失败了。
经过这场生死决战,翼城方面虽然勉强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是依靠荀国的外援才侥幸取胜。而且主场作战也给翼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曲沃方面的军队直接攻入都城,杀掉国君,这对国人的心理上上形成了巨大的震慑。民心思变,文侯时的大国雄心已经荡然无存了。
孝侯死的时候还很年轻,没有子嗣可以登临君位(或者是有未成年的儿子,但是战乱时期无法主政),于是复辟的翼城贵族们把孝侯的弟弟公子郄扶上了君位,勉力维持局面。
多国部队伐翼(曲沃代翼第三战)
第二次代翼战争曲沃方面初战告捷,但是战后疏于防范,结果在荀国军队的突袭之下功败垂成,损失惨重,也给小鲜肉曲沃庄伯上了血淋淋的一课。这让他认识到,他们之前在外交上的力度还是不够。翼城方面作为晋国正宗,在外交上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若想取得诸侯的绝对支持,他们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拉拢结交几个贵族花不了几个钱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拉拢一个国家来为自己卖命则需要更多的人生智慧。他们极力地游说贿赂周王和其他诸侯,终于取得了良好的共识。
七年后,公元前718年春,曲沃庄伯继位的第十四个年头,曲沃方面在取得了周王的支持后,联合中原的郑国、河北的邢国,以及周桓王派来的大夫尹氏和剐氏,合兵一处,组成多国联合部队,以奉王命讨逆为由,浩浩荡荡地向翼城开拔而去。
驻在翼城的翼侯公子郤看到对方军威整肃,声势浩大,知道不是对手(部分也是因为不愿意得罪周王),收拾了细软就向北逃窜而去,一直跑到位于现今介休东南的随邑才停了下来。这次战争没有遇到有组织的抵抗,曲沃方面没费吹灰之力就顺利拿下了翼城,想着父亲多年的夙愿终于要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了,曲沃庄伯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酸楚。
然而更加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触手可得的胜利再次转化成了失败的眼泪。或许是面对着眼前的胜利景象,曲沃的贵族们都高兴的有些过头了,以至于得意忘形,结果露出了马脚,做出了让周桓王很不高兴的事情。周桓王的态度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决定不再支持曲沃伯,反而开始与他们为敌。周桓王下令扶持跑掉的翼侯郤的儿子公子光继任为晋侯(晋哀侯),而把曲沃庄伯赶回了老家。不仅如此,他派虢国国君虢仲于当年秋天率军讨伐曲沃。
自此,周桓王便与曲沃结下了不解的仇怨,只要曲沃方面敢于向翼城动武,周桓王就必定会干涉,这股无名的仇怨一直被周桓王带到了坟墓里。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桓王翻脸,能够让他产生如此的深仇大恨,实在让人费解。史书上说是曲沃庄伯为取得支持贿赂周桓王,获胜以后就死不要脸地背叛了,因此周桓王才变卦。但是具体是怎么贿赂的,又是怎么背叛的又语焉不详。
翻看公元前718年前后的历史记录,并没有什么可以用以旁证的资料。唯一可以联系起来的只有周郑交恶这么一件事,但是史书上的记载也表明,郑国也在这时与曲沃断交了,也就是说郑国和周王室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也与此无关。
会不会是因为曲沃之前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战争胜利后,没有给了周桓王以前承诺过的东西,结果因为分赃不均然后就翻脸了呢?
又或许曲沃伯根本没有贿赂周桓王。动用郑、邢和周王的军队需要花费不少钱财的,曲沃能不能负担得起还是未知数。另外周王虽然影响力大不如前了,但是此时还没有到了要出卖自己信誉,帮助叛乱以下犯上的地步。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是曲沃伯设计离间了周王和翼侯的关系,以违反礼制等借口(比如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骗取周桓王出兵。而周桓王知道自己受骗之后恼羞成怒,于是决定对曲沃进行军事打击和长期制裁呢?
或者联系前面的记录,晋国东部山区的赤狄部落经常侵扰翼城,但是却很少有记录说赤狄侵扰了曲沃。是否可以认为是曲沃暗通赤狄削弱翼城的晋侯,犯了华夷之大妨被周桓王知道了,结果才大发雷霆的呢?
这些都已经无从知晓了,可以确知的是,曲沃方面在受到了来自周王的军事打击之后,军力严重受损,整体实力也陷入了内战以来的最低谷。外交方面,因为得罪了周王,原来结交的外援荀、董、郑、邢都成了自己的敌人,可谓是众叛亲离。面对着四面楚歌的紧张局势,这次是真的龟缩在曲沃城里不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