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任性地读书,任性地写作,任性地分享,也任性地熬了夜。
今日第一次见5.5班的孩子,精神抖擞。
第一课,聊天。
先交代身份,语文老师请假,我是临时代课半个月。原来的老师上课是正餐。请把我这半个月的课当作小点心。不过,我会尽全力做好我的小点心。
然后带着大家做名牌。我示范后,大家开始做名牌,教室里很吵。于是我用手机记时,告诉他们,只要教室吵闹,我们就停下时间,安静之后,再继续上课。
我指着自己的名牌,一句话自我介绍:宁老师超级喜欢和一大群同学一起玩。有笑声,很克制。估计是我刚刚强调安静的缘故。
“哪些同学因为我刚才自我介绍的一句话,记住了老师的名字。请举手。”大半学生微笑着举手。
“谢谢大家。现在有十个机会,你们可以争取介绍自己的机会。”
没人动,都看着我。
“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我不会点名。如果大家不抓住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一分钟后,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开始记时。”
一个人,两个人,陆陆续续有人站起来。
“恭喜你,抓住了机会!”
“恭喜你,战胜了自己的害怕。”
……
我不断地煽风点火。
不到一分钟,已经站起来十个人。
第一个人开始介绍:“我姓朱,喜欢笑,有个词语叫做‘欢声笑语’”多好的自我介绍,可是教室里一片嗡嗡声,我努力地听着,还是觉得要听清楚很吃力。马上停止时间,等教室里安静,然后请朱笑语同学重新说了一遍,并给她掌声。掌声稀稀拉拉,有气无力。
“给人掌声,一是传递对他人的尊重,二是传递对他人分享的感谢。三是表达对他人的欣赏。鼓掌发自内心,说明你学会了尊重和欣赏,其实是尊重自己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感谢朱笑语同学的分享。”
我带头鼓掌,同学们的掌声再次响起,真诚又热烈。
“我是王子,他们说我很帅!我的名字叫王子帅。”
“王子帅同学的介绍让我马上记住了他,真好!”
这次我没有带头,也听到了掌声。
“他们叫我蚊子。因为我是全班最调皮,最捣蛋,最讨人厌,成绩最差的人。”
教室里哄堂大笑。
心里一惊,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全是负面的词汇,真让人心疼。
我快步走到他身边,问他:“你从同学们的笑声里,接受的是嘲笑还是善意?”
“我习惯了!”
“你从笑声中接收的嘲笑还是善意?”我坚持他要回答。
“嘲笑。”
“同学们,你们刚才的笑声中,有多少同学传递的不是嘲笑,而是善意?”
一部分人举手。
“你们看,本来要表达善意的孩子,传递出来后,别人接收的却是恶意。是他错了?是你们错了?”
他们都疑惑地望着我。
“他没有错。你们也没有错。错的是表达方式。我们学习语文,不只是考试成绩好那么简单。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去传递我们的信息,去表达我们的情意,语文才没有白学。如果你心存善意,一定要用别人能接收到的方式表达。”
我顿了顿,继续说:“调皮不是缺点,只是一个人的特点。在某些场合调皮,行为不恰当,就是缺点。在某些场合,喜欢动脑筋,很快可以想到解决办法,调皮就是你的优势了。同学们,我说明白了吗?”
“说明白了。”
“同意我的看法的同学请点点头。”
大多数孩子点头。
“他能主动抓住机会做自我介绍,就特别了不起。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调皮,解决班级或者是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更了不起。让我们送给他真诚的掌声。”
没有哄笑,没有怪叫,只有真诚的掌声。
那个孩子眼里有了神采,安静地坐下,嘴角带着笑。
“我的成绩很好……”一个孩子开口说第一句,又被哄笑打断。
“哈哈哈……”
“他还成绩好。”
……
我直接掐掉时间,暂停一分钟。孩子们意识到我举着手机摁时间,慢慢安静下来。
“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没有对错。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表达。”我很郑重地说,“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为什么别人发言,我们做不到安静地耐心地倾听,静坐两分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我姓崔,不是‘吹牛’的‘吹’,叫朗杰,就是‘朗朗乾坤,人杰地灵”中的‘朗’和‘杰’。”自我介绍继续。
这一次很安静地倾听,很真诚的掌声。
十个人自我介绍结束。
“你们可以向我提十个问题来了解我。机会仍然是自己争取。”
这回可积极了。几秒钟就站起来十个人。
“老师,你结婚了吗?”第一个问题就让我笑了。
“我儿子读大学二年级啦!”
“哇,不可能。”好多人惊讶地望着我。
“老师,你工作多少年了?”
“这是第23个念头。”又是一片惊叫。
“老师,你多少岁了?”
“哈哈,国际惯例,女士的年龄要保密哦。”
“老师,你在哪儿工作过?”
“老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老师,你喜欢吃什么?”
……
哈哈,不是查户口的,就是相亲的。
今天这门亲我相定了!
有个孩子竟然问:“老师,你以前带班,有没有让其他老师上课?”
“我专门请其他老师上课呢?”
“为什么?”
“因为这样才能从更多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智慧啊!”
下课铃响了。
我一看计时器,还差7分钟。我举着时间,严肃地对他们说:“这节课因为你们的倾听不好而暂停,有七分钟被你们耽误了,必须补回来。不是我拖你们的堂,是你们拖老师的堂,本来我该去休息,准备下一节课,你们却把我留下来给补课。下次不可以这样。”
教室里静悄悄,利用最后七分钟,完成了第三个任务:写下你学习语文遇到的困惑。可以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是阅读,还可以是写作的困惑。
当我把孩子们的问题收集起来一看,错别字排在了基础知识学习困惑的第一位,读不通题意,答题不完整排在了阅读困惑的第一位。关于作文的困惑,不敢写,写不出,写不多,语句不优美,结构不知道怎么弄等问题都有呈现。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文章结构不知道怎么安排。
第四节又是我的课。参加“桐下写吧”。昨天已经和欧商量好,我提供今天的第四节课,供大家同写课例。
原计划按照“大象作文”的序列,上第一节“开笔”课,打破学生不敢写的信念。但是我换成了第五节——“用耳朵写结构”,试着去解决孩子们最想解决的问题。
上课第一句是约定:“如果大家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就停下来,等到安静了再继续算时间上课。”
有人听课也没关系,我不会任由他们的吵闹。
课时目标只有一个,让孩子掌握用听觉词汇做小标题,记录脑海画面的结构式。故事引入,范文呈现,语言定格,知道什么是“用耳朵写结构”,给出评判标准,多次识别:这就是XX级的结构。最后创作,用“耳朵写结构”的方法,列出你想要写的文章题目及小标题。孩子们学得很投入。教学过程估计很多老师都会写,我就不一一叙述。
从学生们的反馈看,52个人,有51个学神级表达,另一个女生后来到办公室里询问,自己就找出了问题:“哦,原来我的小标题里没有声音。”
这一次上课,对课的理解更深刻,非常佩服“大象作文”的研究。
写一件事,学生们很容易要么凭着想象写,要么记录流水账。
聚焦一件事的三个场景或者片段,如果孩子能用声音作为小标题,说明孩子已经真实地捕捉到脑海里的声音,脑海里会自然蹦出记忆最深刻的画面,其实是通过内听觉,带动孩子的内视觉,甚至是内感觉。没有真实的经历,就蹦不出那些真实的声音,鲜活的画面。
有了生活的链接,有了内听觉内视觉的参与,孩子自然远离假大空,只需要真实的记录。
有老师问:“要孩子这样列小标题,真的好吗?会不会固化孩子的思维?”
其实,不是为了列小标题而列小标题,而是借助于小标题,帮助孩子去捕捉一件事中印象最深刻的场景,然后结构清晰地写出来。小标题就是一个写作支架,先搭后拆。
还有老师问:“关于结构这个点,还有课吗?”当然有,今天的课只是一颗种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三段式结构。如果要把结构上透,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轨迹做更多的基于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