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时22小时19分钟阅读完了《白鹿原》这部经典小说,就像书首给我们给出的一句话一样,“小说是一个国家的秘史”,而这部小说正是那个年代的秘史。
小说大的事件背景是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时间节点被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人物所镶嵌。
2.
开头便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一句很是吸人眼球,让人有一种必须读下去的欲望。
从书中来看,或者从白嘉轩母亲的言辞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几乎没有地位可言,所有的地位都是由家里男人所赋予。(在书中出现的女人有朱先生媳妇,白嘉轩媳妇和白嘉轩的母亲,小娥,孝义的媳妇,白灵)
白嘉轩除了在娶妻过程之中颇为谣言所刺,一生坦荡从未被任何人戳脊梁骨,他是一个敏锐的长者,他胸有城府却不追名利,以致一生所有的精力都只在白鹿村耗尽。
他一生刚正,身为族长,以身为范,是儒教典型的象征者,他对于族人有大仁,只要是愿意学做好人的人他都予以宽恕,虽然对自己的长子白孝文在犯错后较为苛刻但最终还是原谅了其之过,只因白孝文说愿学做好人。但后来的白孝文却并未学做好人,只是为白嘉轩撑起了门面,成为了一种阴险狡诈的豺狼虎豹。
白嘉轩身为父亲,在自己儿子懂事之际不再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而是在儿子做事不知如何之际才指点一二,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着长者的睿智之气,可一眼看透儿子,多几眼便能看透世事。
3.
鹿三,是白嘉轩家两代的长工,但却从未被白嘉轩当下人看待,白嘉轩的仁义,鹿三全都看在心里。他是一个正统农民的形象,如果说白家是仁义、那么鹿三便是忠厚的代名词。
按当时的阶级背景来看,鹿三应该是被剥削者,可它不仅未被剥削,还和主人称兄道弟,同吃同睡。整本书将鹿三和白嘉轩的兄弟情也渲染的甚为真诚,白嘉轩做到了他爹死前的遗言“要善待老三”,而鹿三也做到了一生忠于主家。这种情谊,难得之至。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如此忠厚之人竟亲手杀了自己的媳妇。其实,谁都没有错,只能怪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对妇女极度压制、又显苛刻的时代,再加上鹿三对自己的主人所倡导的仁义道德是那么的尊崇,以致下定决心去杀害抹黑门楣的田小娥也是意料中的事。
4.
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是一个读书人,书中对朱先生的评语是“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一句荡气回肠,清白无垢的评语酣畅淋漓的形容了朱先生坦荡磊落的一生。
从文中朱先生的结局看,当时的社会对读书人,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而当今社会,好像对读书人已经少了一份该有的尊崇,甚至有时当别人说一句,你是读书人时,反倒有一种讽刺的韵味包含在里面。
其实有时候感觉并不是当今社会对读书人苛刻了,而是当今的读书人偏偏早已丢掉了读书人的气魄,多少人不是车马为名,财物为利。能企及朱先生出门“不宜车马喧哗”之人又有几人。朱先生才是白鹿原上的那只白鹿,给白鹿原带来了祥瑞之兆。
5.
在书中人物很多,情节也很多,所有的人物结构都在情理之中,但在我心中却深深埋下了一颗种子,形成了一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白孝文和黑娃最终的结局。书中,白孝文虽改过自新,重新归了祠堂,但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豺狼虎豹的奸诈之人。
黑娃,一生中虽当过土匪,干过错事,但他一生光明坦荡,甚至朱先生都说黑娃是他收过的最出色的学生。可是结局却是黑娃栽到了白孝文手里,最终断送了性命,书中这样安排难道也是因为必须符合正统阶级笑最后的故事背景吗?只因白孝文是白嘉轩之子,而黑娃是长工鹿三之子的缘故吗?
现实生活已经很残酷了,本想在书中找到一丝正义战胜邪恶的慰藉,可是骨感的现实却不绝如缕。
当然除去这一点,书中的手法和故事的衔接无不透射出陈老先生扎实的笔法和深厚的积淀,以及揭露当时社会的通透程度。
白鹿原现已建成国际影视城,陈老先生带给后辈的财富也在源源不断的涌向白鹿原村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