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是战国初期魏国名将,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让他遭受膑(bìn)刑。
公元前343年,魏国进攻韩国,齐国出兵援救韩国,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中遭伏击大败,庞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称“马陵之战”。
下面来看看这位魏国大将:
1.陷害同窗孙膑
庞涓与孙膑本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在魏国做官,担任魏惠王将军,但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qíng)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时,孙膑以刑徒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2.桂陵(líng)之战
公元前355年,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
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
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
田忌按孙膑要求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
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zhāng)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dān); 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到魏国再度为将。
3.马陵身死
公元前342年,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领军队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juān)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
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
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做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
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命令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路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
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庞涓最终死于同学孙膑之手,害人终需害己;兵家善用计谋,进行博弈,注定要与人争强好胜;对于兵家来说,胜败就是兵家常事;既然做了将军,做了军师,就要有失败准备,就要有牺牲准备,乃至于搭上自己的性命。
最后想到世智辩聪难这句话,首先是第二声(nán),就是你自以为很聪明了,就很难学得进东西,很难听得进别人的话。
而且一旦踏上兵家这条道路,就势必很难;需要勾心斗角,要算计别人,又要防止被人算计;始终活得很累,算来算去,最终人算不如天算。
另一个就是第四声(nàn),太聪明了,善于算计别人, 就会遇到灾难,就像周瑜碰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碰到了司马懿,韩非子碰到了李斯,赵括碰到了白起,庞涓碰到了孙膑,必将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