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相似爱好的两个人,同样落魄的两个人,相识相恋,后因追随自己的梦想而无奈分开,过上了没有彼此的生活。
这就是电影《爱乐之城》讲述的。
看电影时,我整个人都被音乐感染,看完后立即下载原声,却发现我喜欢的只是影院里酝酿出来的那种声色俱佳的韵味。坦白说,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远不及音乐所带给我的那么深。
上网看了些评论,发现许多人都说被戳中了泪点。有些人用忧伤的笔触,写下了自己的故事,缅怀着往事,淡然看待或仍沉溺于曾经。
有相同经历的人应该更容易被触动,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点,都能深入五脏六腑,唤起那些埋藏在深处的记忆。
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评论却是这样的:
我的生活就是极其无聊琐碎的,所以我对这种浪漫文艺的电影没有一点抵抗力。
说到底,爱乐之城就是一部梦。甚至有人说,连奥斯卡颁错奖的大乌龙也只是强化了它的梦之属性。
整部影片里,音乐、舞蹈、星空、美丽的洛杉矶,无一不是浪漫的点缀。两个人的梦想,也用着浪漫的画板浪漫的调色盘。相恋是浪漫的,错过也是浪漫的。还有一个会做饭会弹钢琴爱爵士深爱女主的浪漫男主角。
比较现实的,两个人吵架那一段。男主角说:“也许你只喜欢落魄时候的我,因为这会让你自我感觉好一些。”因观念发生分歧的大肆争吵,一针见血毫无留情地戳破表象。两人爱情的产生过程中,固然有灵魂相吸的浪漫理由,也有从对方身上找到慰藉的可耻推动力。
让观众最为感慨的结尾,便是最大的不真。当男主角看到已陪伴在他人身侧的她,弹奏了一首钢琴曲。依托电影蒙太奇手法,我们看到了男主角欲与女主过完余生的幻想。
“假如一切重来,我会在第一次见面吻你,推掉工作来看你的第一次表演,我会辞掉工作,跟随你到巴黎,巴黎也有好的爵士乐,我们会有美好家庭,在孩子丢给保姆的夜晚,开车带你去吃饭,然后一起走进酒吧,听别人弹奏我做的曲子。”
确实,这很美。然而,这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他们两个人分开,除了现实因素,还因为两个人并不适合陪彼此一起琐碎。他们只适合在落魄时温暖彼此,只适合成为在特定时刻为对方燃烧的火焰。落魄阶段所激发的爱意,本就不是单纯相吸的爱,而是有囿于现实的成分。而当人生寒冬过去,两个人都从低谷走到开花的春天的平原,那簇火焰也就失去了意义。
世上总不缺乏这样的情人,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琐碎。可以说,两人分开本就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因为编剧故意制造遗憾来赚取观众的眼泪。男主所幻想的与女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只是粉饰了过去,内心求而不得的一种向往。若他追随着她一道去了巴黎,便能把梦变成一生么?
我不禁想到了《朗读者》节目里的那对花谷夫妇,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浪漫。让人佩服的是,结婚多年,两人依然坚持着每天都为对方读情书。这种真正的浪漫,不必去抵抗琐碎,因为它已经融入了琐碎之中。而把浪漫融进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能力。这需要有一颗理想化的心,恰好遇到了另一颗能完全契合的心。所以,很多时候,浪漫的梦只是短暂的梦。连爱乐之城也是一场看完就散的梦。
影片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了结了所有的曾经。或许在这以后,两个人都仍会住在对方心里,毕竟那段相濡以沫的时光不能被替代。但毫无疑问,他们并不适合相伴。而被大多数观众忽略的女主角老公,出场不多,但能从种种细节看出,他与女主角也是心意相通。在彼此光鲜或失意的人生里,都能成为对方平凡却恒久的陪伴,这也是繁星之城下的另一种爱。
为他们感到遗憾、为自己的曾经感到的遗憾的人,可能忽略了那些潜藏着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错过,并不完全是天意。回忆,也并不都是美好。通过爱乐之城怀念的,不过是套上了浪漫外壳的、带着遗憾美的曾经。大多数人,都没有影片里那般完美的前任,也缺失实现大梦想的努力和机遇。还是想想,怎样把眼前的琐碎处理地不那么令自己生厌吧。单纯靠看文艺片,并不能拯救自认为无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