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钱啊,朋友。
反正评比资格早就没办法公开透明,反正“三好学生”不一定真的三好,反正一切后果后面都可能藏着你不知道的潜规则。
这个世界里光明与黑暗永远都是同时存在,只是一个沐浴在阳光下,一个被放置在暗黑中。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1.
昨天忙到了后半夜,一直帮着核对奖学金。综合测评的成绩繁琐的令人抓狂,一个又一个的校对更改更让人想撞墙。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只是那一个个为了0.5分一遍遍找你私聊的人,你真想一刀下去剁了他,再分分钟揉进面里,转头扔进滚烫的沸水里,人间消失。
可是有什么办法,日子还得过,工作还得做。不过是再揉揉睡眼,重打一个表格。
边输入我就边想,“拼死拼活的评奖学金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也很整齐划一:为了将来的简历,父母的荣誉,自己的傲气。却是很少有人说为了一千块左右的奖金,似乎这真的不够养活自己吧。
于是奖学金对我们来说,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2.
奖学金之后,是评优,“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荣誉不多,名额也有限。刚听到一个班的评选方法差点笑掉大牙:他们竟然用投骰子的方法,比大小选出来“三好学生。”
一瞬间我简直说不出话来,由于是班长支书带头组织,除了一两个不怕事大的“勇气”外,大家都是一肚子不满又苦无没有更好的办法,敢怒不敢言。优秀,有时只是顶端者的特权。
3.
更哭笑不得的是一个朋友被气的发抖的过程:智育成绩正第二,文体成绩倒第二。极度绝望的发了条朋友圈,我不禁想起了他去年如出一辙的情况,倒是没立什么“明年一定好好跑圈的”Flag,只是猜想逝去的大一里,一定少了运动锻炼吧。
无独有偶,隔壁寝的小姐姐在去年一年里参加了无穷多个文艺汇演,课外实践,文体成绩简直加分到爆表。出乎意料的是,竟然在最简单的一门开卷考试上翻了船,因挂科而被直接取消一切奖学金评比资格,我想她当时的心情,肯定不止是酸涩。原来课外活动太多,真的会耽误些时间。
侥幸脱险的,还有一个学霸型的女孩子,同寝的室友在一次查寝活动中被没收了违规电器,寝室成绩直接降为D。好在要求不严格,她依旧有机会参加了奖学金的评选。听说那个犯错的女孩子,在评优之初就开始道歉,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桌面收拾干净。原来,你因懒散欠的债,终有一天要量化着归还。
奖学金的大体规则还是公平,德育,智育,文体,能力。不大不小的四项,正好恰如其分的反应一个人从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世的种种状态。所以,哪怕是你发展的有那么一点不平均,都可能与优秀失之交臂。
4.
但是在为数不多的特等奖里,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特例:无论是校级,院级还是班级,各项活动里都很少见到她的身影,但是她的活动分依旧很高。
闲聊时问她秘籍,她说你只要每个观众都需要凑热闹,每个征文都交上去凑个数。既不用像准备演讲比赛那样费心血,而且加分还是差不多。
我又感觉自己智商被碾压了。可是,觉得如此的功利主义,太离我心。坎特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类在最大程度上发掘自己的潜能。潜能是无价的,与此想比,特等奖一文不值。
我们常说,为了达到至善,我们必须做出某种牺牲,可是殊不知,达到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善,一念之差,至善差点成了至恶。所以,若是为了0.5分去听一场5小时的讲座,那不去也罢。为了一个特等奖学金要我去做好多身不由己的事,那不争也罢。
5.
关于奖学金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唯一庆幸的就是还尚未听到“两室友因奖学金反目成仇,朋友彼此举报只为一个评优资格”这类事情的发生。那说明我们还有一点底线,没被金钱熏黑了双眼。
规则自当铁面,人心却该有情。在利益面前,最容易检测一个人的品质,对公正的态度,对自己底线的坚守。努力的人都有收获,或多或少,用铜臭味证明值得。一场奖学金评下来,久旱终逢甘露,公道自在人心。
早上最终结果出来的时候,给爸妈发了个截图,分享得奖的喜悦,吐槽学校的“小气”,老妈给我回了两句话。
我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关于奖学金,你有故事吗?欢迎来说。
码字不易,戳个心让我睡个好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