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0-8岁儿童纪律教育》培训总结
聂丽丽+春蕾二幼
一.感受
1.选择合理后果
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后果和儿童的行为之间不能缺少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人为强加的联系。如:上课时候某幼儿一直交头接耳,和四周的同学说话,老师多次提醒之后依然不管用,于是老师命令他站起来;站不好一会儿蹲一会儿甩胳膊……,于是让儿童去操场跑步。幼儿尿床了,让孩子站着,让孩子还睡在原来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不过了,让我们都觉得这是正常的,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因为就是为了孩子的好习惯才有的。但是大人却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选择不合理的后果,它是没办法引导儿童思考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养成正确的习惯的。
2.当后果法变成了惩罚
如果我们对后果法和惩罚的区别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特别容易将后果法变成了惩罚,以防这种情况发生,成人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态度很重要,后果法是不加入愤怒的情绪,与行为相关,但是惩罚虽然也是为了改变儿童的行为,但是在过程中却导致了身体上和情绪上的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可以被清晰地认定为是惩罚,但是容易忽略的就是情绪上的痛苦。有效的后果是:成人无愤怒、无责备的介入。因此想要达到儿童自我思考和管理的能力,需要大人注意自己的情绪态度。
②是否有类似“我告诉你是这样的吧”等话语,这样自己就把儿童的教育演变成权利的斗争,当自己预料到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家长必须抛弃类似这样的伤害性的话语,什么都不说会比说了的效果更好,让儿童自己体验自己行为之后带来的自然后果,在体验中学会管理自己。这样的话语是对儿童能力和尊严的不尊重,不仅不能帮助儿童,反而更加伤害了儿童的心灵。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中来,而不要对儿童的行为或者是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评判,这就是给予儿童自己学习成长的最好机会。
3.成人要谨慎相关后果
因为一些后果很可能就在无意间变成惩罚,这更提醒我们对于后果的使用要谨慎再谨慎,尽量使用前几章提到的预防的方法,比如示范等方式。因为相关后果的使用需要谨慎,因此如果可以提前计划,在大脑中合理构思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情会比在大脑冲动、紧张的情况中,匆忙的对儿童做出回应要更能帮助儿童成长,避免造成惩罚的错误教育行为。
二.行动
有时候,孩子跟同伴玩耍/玩手机,到吃到时间了,怎么也叫不到餐桌前吃饭,我根据老师给到的方法,尊重孩子而有不失原则。如:苏世萱,我们要吃中午饭了,孩子不动,我走到她跟前,平静的跟她说:“现在要吃中午饭了,你现在吃吗?孩子说再等会儿……行吗,妈妈知道了,你现在不吃饭,可能是你不太饿……但是这是中午饭,你要是不吃,只能等到下午的晚饭了,中间是不能吃东西的哦!孩子听了我的话,思索了一会儿,说:“那我还是去吃饭吧,吃了饭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