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黄河吗?你了解黄河吗?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三晋文明的摇篮。
一
2016年新年,与好友相约去壶口欣赏冰瀑。
风好大,刺骨地冷,好久没感受那样的冷了,刚伸手就想缩回来,水汽飘到空中瞬间结晶,随风打在脸上,又冷又疼。头包裹起来,脸包裹起来,鼻子裹起来,只露着两只眼睛饱览那别具特色的风景。
两旁崖上的冰挂,一点点凝聚在一起,于喧嚣中静立,与奔腾而下恣意张扬的瀑布,形成明显的对比。静是美,集聚的美,圆润的美。动也是美,奔腾的美,飞溅的美。
我一直以为那就是黄河本来的样子,它奔涌了千年,依旧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向前。似一永远不衰的战士,嗷嗷地发起冲锋,决不回头。震耳欲聋咆哮声,桀骜不驯奔腾景,那就应该是黄河的风采,黄河的气概。
然而,黄河是多面的,春夏秋冬风骨各异,东西南北性格迥然。
二
地处晋陕蒙边界处的老牛湾,那里的黄河似一腼腆的小媳妇,着一袭绿丝裙,恬静温和。
当日去时正值初春时节,山坡上还有星星点点的雪迹。野草凄凄之中,河水静谧着,夕阳西下,淡定的黄河仿佛一沉稳内敛的长者,又似乎千百年来都不曾流动。那份静谧,那份厚实,那份大气,还有荒凉中生命的不弃,都是黄河的性格。
老牛湾,地处偏关要塞尚武之地,古来多战争多杀戮。可是,当我们问及当地人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时,他们不一而同地说――文笔塔。武可捍卫祖国,文可建设家园,有诗云: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护偏关。黄河曲曲涛西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护卫黄河,便是护卫母亲了。
三
我也曾见过碛口的黄河,那里曾是繁盛一时的渡口码头,黄河水在此处搁浅,货船至此不得不靠岸,改为陆路运输。因此,这里曾经商贾云集,邮局银行这些早年大城市才有的格局,在碛口竞相呈现。
如今,那里恢复了安静,只有黄河水依旧从古镇旁淌过,用它自己的语言述说那些过往的故事。
黄河画廊,不是壁画,不是石刻,全是自然的力量。数千年来,黄河水波、水流、水浪用深深浅浅的力量冲击,生生造就了绝壁画廊。展开你的想像力吧,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故事?是希腊小说还是丹麦童话?那些是黄河水千年奔流不息的结果。
如果说石窟壁画是人类用智慧将石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可以代代相传。黄河画廊则是黄河的个性将守候它的块块岩石装扮成灵魂的自然奇观。
四
黄河水造就黄土地,黄土地养育黄河人,这块土地上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临汾的尧庙在讲述当年的故事,历山的舜坪还深藏美丽的传说,洪洞的大槐树更是无数华人的根脉。远的近的,他们都是黄河人。
永济的黄河大铁牛无人不知,运城的关帝庙谁人不拜,还有那开启了晋商文化的不老的盐池。
盐池的开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据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就曾形容过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盐池中,道路如织、纵横交错,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五
黄河的魅力是数不尽的。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著名汉学家比尔于1991年5月25日成功抵达黄河源头,两个月,行程五千公里。一路追随黄河的足迹,探寻古老文明的辉煌。
他的《黄河之旅》是钟情于千年文明的脚步,是痴恋着黄河风姿的情怀。
他以黄河为主线,从黄河入海口始,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脚不停息走完五千里黄河,探求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
当年的旅游业还不甚发达,古迹更少人工雕饰的痕迹,他看到的记载的是更加原汁原味黄河文化。一路上,农耕文明的厚重无数次感动着他。向导,免费的向导,帮助,无私的帮助,更多的是沉于黄河之中那份厚实且原味的淳朴。
比尔不是中国人,常常会遇到外国人不得入内的警示。因此,很多地方他无法去看,无法去想,只能望城兴叹,比如统万城。然而,他是外国人,他却无数次写到中国农民和牧民,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让他的黄河之旅不只有对古人的缅怀,还有对今人的感叹。
他一次次感叹黄河,感叹五千年文明,同时,也感叹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生命。
“别了,黄河源头,我始终会记得你――伟大的黄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黄河,奔流到海五千公里永不回头的黄河,我两个月来魂牵梦萦的黄河……我累得可以蒙头大睡三天三夜,可是我顾不上了,第二天一早,就继续踏上了返程之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说话,说大量的话,这需要在朋友中物色一位倾听者……”
这是比尔的结尾,对黄河,对自然,对生命,对中华文明,他要迫不急待地倾诉,这种诉说中饱含着敬畏,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像黄河一样沉淀在每一个真正感受生命情怀的人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