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大概是说一个人字写得俊秀、飘逸,其人也品性刚直,才情横溢。然而未必,南宋的秦桧,其字可说是舒朗旷逸,卓然独立,但人品却遭千古骂名。秦桧是否是代皇帝受过,不得而知。字品非人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字品虽非人品,但如若有一手漂亮的好字,实在也是让人艳羡的一件事。在横、竖、撇、捺的笔画穿插中,不仅是在构筑汉字的文化基座,而实在是一种文化的绵延与传承。我敢说,凡热爱汉字者,必有一种对文化的热忱与一往情深。
写得一手端庄秀丽的汉字,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技能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较为好看的字呢?
我认为首先是选帖。现在市面上的毛笔、硬笔字帖可谓多矣,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然后就照着这种字体练下去。切忌今天看上了这一种,明天又练另一种,这样三天打鱼,两天上网是决计练不好一种字体的。当然,选帖时,一定是选兼采各家之长的名家字帖。毛笔不说了,楷体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硬笔我最为欣赏的是前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田英章先生的字体,因为先生在硬笔书法里兼具了传统毛笔书法扎实的根底,字体既具硬笔的硬朗,又具软笔的形神飘逸,兼有各书家之长。至于名噪一时的庞氏,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因为个性化太鲜明,字体规整而少变化,少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就是,帖的选择,依个人喜好,选名家为上。
帖选好之后,当然是法帖,也就是临贴。临帖首先是描红。描红是初学者习字的捷径,不管是硬笔也好,还是软笔也好,沿着名家的点横撇捺,藏锋、露锋,或用白纸蒙于范字之上,或直接运笔填涂范字,在描红临摹中感受字的结体气韵,轻重缓急,乃至结构范式,慢慢地,长此以往,手腕肌肉达至运笔的肌肉记忆,儿童大脑神经联接熟络,熟能手巧,渐渐的字就会熟能生巧。对初学者而言,描写是基本功,这个过程应尽可能长一些,可以一至两年,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会写出一手好字。一些初学者常常是描写没几天,就贪急想独立写字,这种贪急,好高骛远者,没有不失败的。
待描红有扎实的基本功后,可撤去蒙帖,渐渐采取对着字帖摹写。对着字帖摹写比描写又更进一步,它要求将形成于脑以及腕上的肌肉记忆对照字帖复写在纸上。一般来说,只要描红时间足够长,基本功扎实,对着字帖临帖大多都会得其形神几分。如果孩子对着临帖时,善于观察字帖与自己所写字的差别,并总结反思,那么孩子对着字帖临字进步会非常快。此时,临帖与品帖、看帖结合起来,很多时侯,不是字写得多,写的时间长进步就快,更多时候,是善于观察、思考,总结与提高进步得更快。
当对着字帖都临得毫无二致时,可撤去字帖,转为意临了。此时,整个字的笔画,结构,气韵皆在头脑之中,而尽得神韵了。此时,书者往往追求脱去形似而尽得神似,将自己的秉赋,才情融入其中了,此时,离自成一格的创作也就不远了。这是临帖的最高阶段。
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定得找名家与名师吗?我看未必。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家的法帖把怎么运笔,怎么结字分析得很透彻,对于初学者而言足矣,而不必一定拜名师,找名家。照着这些帖子临去,不急不徐,慢工细活,临他个七八分像是不成问题的,有时真的不必这么劳民伤财。
另外,练书法讲的是时常练笔,一日或隔一日,必操笔而书,不在多,而在用心,或一排三五字,或两排七八字,时时动笔,则笔力不退而精进矣。故"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练书法也一样,敌不得一个认真二字。
诚然,专业及艺术的书法除外,本文仅说练字而已。20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