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前读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
其中坎坷记愁里的一段印象颇深。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承吾友胡省堂以十金为助,余尽室中所有,变卖一空,亲为成殓。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此文段节选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段描述了其妻芸娘因病去世后,沈复因朋友资助加上把家中所有东西变卖,亲自为芸娘操办了丧事,而此时的沈复已经一无所有。悲凉,孤独感油然而生。
故此文段中的这句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对于沈复来说其实更像是一种苍白无力的悲鸣。
此句的含义大致是奉劝世界上的夫妻,不但不可以彼此相互仇恨,也不可过于情深意笃。
而文段最后一句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可翻译为俗话说:“恩爱的夫妻不到头”,像我(和芸娘这一对)这样的,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承接上段,表达了因其妻去世后,他向世人表述即使像他和其妻一样情深意笃也不会终究不会成永久,借此语句表露出对上天不公的悲愤。
沈复唯有一本书籍,便是这本自转体散文《浮生六记》,共六卷。记载了他一生所见所闻的经历。也正因为这本书籍,使他名垂青史。
比起记载了他一生所见所闻的历程,大概让我不能忘怀的还是里面记载的他与其妻陈芸的爱情。
-2
沈复第一次见陈芸就一见钟情。陈芸,其实是沈复的表姐。她自幼聪明,好读书,幼时就能熟记《琵琶行》,只是父亲早亡,致使家中贫困潦倒。而家里还剩下她母亲和年幼的弟弟。
长大后,她擅长女红,一家三口全靠她的手艺为生。沈复对母亲说:此生非陈芸不娶。其母亲见陈芸知书达理,贤惠能干,也很喜欢。就答应沈复娶她为妻。
陈芸和沈复自相识后,就情义相投,婚后自是举案齐眉,形影相伴。常谈论诗书,赏月饮酒,一举一动皆令人羡慕。陈芸对沈复照顾体贴,沈复爱小饮,不喜多菜,她就自制梅花瓣似的饭盒,放置案头,以供他随时取食。沈复爱交友联社,她会想尽办法帮他。沈复衣物坏了她及时缝补,脏了她及时清洗。家里贫寒,陈芸还做手工种菜以贴补家用,从无怨言。
而沈复对待陈芸也是关怀备至,在封建社会,女子如坐井之蛙,不可随意出门。但是沈复在外面遇见什么新鲜事,必然都会详详细细讲给她听,让她感同身受。偶尔他们还会偷偷瞒过家人,陈芸女扮男装,带着她一同前往庙会欣赏外面的热闹场景。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陈芸并未像其它妻子一样,过着柴米油盐日复一日的生活。而是除了平凡的过日子之外,还会选择和丈夫一起探讨两人的喜好。从陈芸身上可以看出,她不光有哪些女性身上的特质,也有她们身上所没有的特点。这样的陈芸,在那个时代显然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女性。
不仅是和丈夫说自己下辈子要做男子,陪丈夫周游天下之外,她还因为自己喜欢上某位女子的性格,所以主动为丈夫谋其妾室。而且还想着为自家公公找姬妾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她和这个时代女性的不同之处。正如那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沈复与陈芸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作为贤妻良友,他们伉俪情深。然而好景不长,终不能共白头。
每次读《浮生六记》看着沈复笔下的陈芸,读着他们的平淡生活时都总是会不由的笑出声,在这么无聊又枯燥的生活中都能感觉出有趣,是多么妙的一件事。世上怎会有陈芸这么可爱的人呢,不像普通夫妻那般,他们更像是知己,灵魂伴侣。两人三观相符,默契度十足,让我十分羡慕。
-End
作者/佳人无恙
本文©️归本人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