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画在羊皮纸上,被称作《美丽公主》的肖像画,自1998年在曼哈顿的拍卖会上出现,九年后又被加拿大收藏者西尔弗曼在一家画廊以一万八千美元折价购得之后,围绕着它是否出自达•芬奇亲笔的求证过程,如同一部一波三折,铁宕起伏的侦探小说,涉及了艺术鉴赏、历史研究、侦察推理、技术魔法和媒体操作。
首先是艺术鉴赏权威两边站队,意见相左又旗鼓相当;其后数字化、红外线分析和多谱段光学扫描介入,高像素放大对比细节,再由指纹专家进行指纹比对鉴别真伪(达•芬奇经常用手指涂抹颜料),最后媒体杂志《纽约客》推波助澜;2009年,指纹鉴定结果宣称:《美丽公主》左上角一个淡淡的指纹,与1480年未完成的《圣杰罗姆》上的达·芬奇指纹“高度吻合”。一个五百年前的指纹,如"指向达•芬奇的手指",由此断言:《美丽公主》是达•芬奇1496年所作,画中女主是15世纪中后期米兰的统治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的私生女比安卡•斯福尔扎。
画作估值近一亿五千万美元。
然而,就像所有好看的侦探故事一样,转折出现了。2010年,《纽约客》自己打脸,披露出指纹鉴定者造假、欺骗、违法的班班劣迹,"达•芬奇指纹证据"的公信力被立刻推翻,舆论转向。
之后,就像达•芬奇喜欢的螺旋形一样,故事又发生了转折。
通过羊皮纸上的几处小缺口和边缘的三个小孔,引向了波兰国家图书馆里的一卷藏书。这本书记录的是斯福尔扎家族的历史,有很多绘在羊皮上的插图,此书是为了纪念比安卡·斯福尔扎的婚礼。
至此,公众对这个故事的兴趣越发强烈。201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派出联合摄制组,追踪求证者前往波兰国家图书馆,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通过高分辨率相机追踪每一页的装订方式发现,显然有一页被裁掉了,而那页上残余的羊皮与《美丽公主》的羊皮互相匹配。丢失的那一页应该在引言的后面,正好,插图可能就在这个位置。此外,画上的三个孔与那一卷五个装订孔中的三个正好对齐。至于孔数的差异,猜测可能是因为肖像被割下来的时候边缘被破坏了......
故事还在继续戏剧性地展开,2015年,一名英国人语出惊人,称《美丽公主》是他1978年所作,女主是他在超市打工时的同事——收银员萨莉,“她的地位不高,但是脾气大,特别高冷。”
按照他的说法,他弄到一张1587年的古董纸,又找来一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课桌的桌板作为底板,炮制了此画。他作画时特意把纸转动90度,以模仿达•芬奇左手作画的特点。
那么又该如何解释?
碳–14的碳元素衰变测年法证实,作画的羊皮年代范围大约是1440—1650年;作画所用的颜料至少有250年的历史;画上少女的穿着属于15世纪晚期风格;红外线分析鉴定发现它的确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与达•芬奇有关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几乎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是确凿无疑。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争议《美丽公主》是否出自达•芬奇之手。
在这场跨学科的探索中,技术和艺术的交织与达•芬奇"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相得益彰,他一定会欣赏那些热爱人文学科与热爱科技的人们的彼此协作。
他是个痴迷艺术相信科学的人,以无尽的好奇探索世界的真相,今天的人们,是否也能找到他渴求的真相?